鐘鑫
【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的72例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納入36例。兩組患者均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常規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干預。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程度,從而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理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負面情緒;生活質量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上常用的腎功能衰竭治療方法,在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通過有效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可改善患者的腎功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病程較長,且患者易出現諸多并發癥,從而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慌、悲觀等不良心理情緒,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2]。因此,在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需兼顧其心理狀態,給予積極地心理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對心理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的72例在我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納入36例。比較基線資料,結果顯示P>0.05。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43歲~69歲,平均年齡(60.42±3.58)歲;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45歲~70歲,平均年齡(61.29±4.07)歲。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常規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干預,包括:①心理評估:通過分析患者的基本資料、病情情況,及與患者交流對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進行分析,據此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有效的心理護理方案。②情緒疏導:護理人員首先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一方面給予患者言語上的安慰與疏導,另一方面通過與患者的溝通掌握引起患者不良情緒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不良情緒產生原因給予具有針對性的情緒疏導干預。向患者介紹不良情緒對疾病治療的危害,使其意識到積極調節自身情緒狀態的重要性,指導患者一些自我情緒調節和疏導方式,提高其自我情緒管理水平。③加強溝通: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需注意由于這類患者的內心比較敏感,因此要注重溝通技巧的運用,針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業、不同家庭條件的患者,要采取相應的溝通方式進行夠用,同時要注意在溝通過程中,充分尊重患者,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主動為患者解決問題,提供幫助。在此基礎上,采取簡單明了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知識,包括發病機制、高危因素、臨床表現、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目的、意義、預后效果及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的不良癥狀,讓患者能夠更加客觀的認識疾病,了解疾病,從而其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同時也能夠消除患者由于缺乏疾病認知,缺乏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認知而引起的焦慮、恐懼感,糾正患者由于錯誤認知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心理護理干預的本質在于改善患者的行為認知和心理精神狀態,其實施的立足點在于患者的心理精神護理需求,通過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干預,一方面能夠消除不良精神因子對機體康復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態度,提升其疾病應對能力和抗壓耐力,從而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態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程度,從而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凌海燕,戴云霞.動力取向治療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應激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4):1894-1897.
[2] 張雪霞,黃?;?,吳麗霞,等.早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狀況及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 2021,28(2):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