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杰
道德教育承載著培育有道德的人和促進社會進步的雙重使命。而積極德育就是采用積極、正面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力量,促成學生形成美好品格的教育過程。在教育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就 會捕捉到很多蘊含著積極德育的因素,教師如果能利用好教育教學中原有知識的認知結構,挖潛內在的積極德育,在學生心靈深處播撒種子,就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豐盈學生的美好心靈。
一、“尊重理解”搭建心橋
尊重理解,是對學生進行積極德育的先決條件。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之前聽過一節語文課,老師讓一位學生把自己寫的“我學會的一項本領”讀給大家聽。站起來匯報的這位同學水平比較差,寫的語句也不通順。在座聽課的老師有個別都表現出煩躁與議論聲,然而執教老師神態自然、不急不躁,并及時引導、糾正語病,最后還評價說:“這位同學雖然讀得有些吃力,還有幾個句子不是很通順,但是老師看出他寫得很認真,能堅持讀完自己的習作片段,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希望他今天回家能把自己的習作修改得更精彩。”這種評價不但鼓勵了學生,也促進了學習的自信。老師在細微之處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認可了學生的努力,把學生引向積極進取之路。
二、“寬容大度”賦予力量
寬容大度,是對學生進行積極德育的必備因素。有老師希望自己的教學環節流暢、過渡自然、時間分配恰到好處,但面對學生學習上的差錯沒能及時糾錯,選擇回避,或請學習優秀的學生回答帶過。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需要模仿,而錯誤則是一種經歷。課堂是允許出錯的地方,教師應該以寬容大度對待學生的出錯,對待學生的過錯能寬容是一名優秀教師所具備的美德。對于積極德育來說,寬容大度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出錯了,沒有被老師訓責的憂慮,而是看到老師的寬容,老師循序漸進地引導教育,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我們的課堂將充滿民主、寬松、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無形中增強了自信、思維活躍、勇于創新,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學生品德也必向積極樂觀發展,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因此,寬容大度是教師賦予學生個性品質得以張揚的神奇力量,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德育的必備因素。
三、“仁愛親睦”潤澤心靈
仁愛親睦,也是對學生進行積極德育的重要因素。有位優秀班主任在經驗介紹時曾講過一個案例:她新接手五年級的班上有一位學習差、紀律差,又是單親的學生,由于總總原因該生很自卑,情緒低落,與同學相處也不融洽,靠發脾氣、挑釁、打架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這位班主任對待這個缺乏愛和安全感的孩子,采取的教育方法首先是從感情入手,一方面關愛他的生活,不斷給予鼓勵,另一方面給他制定具體目標,切合實際的努力方向,讓他每天進步一點點。六年級畢業后,該生送給班主任一張賀卡,用端正的字寫到:“老師,謝謝您這兩年的關愛與關注,我由最初不安的心情接受您,到后來依賴您,每一次的輔導與教育,我看到了您的用心良苦,明白您是用師愛和真情一點點的融化我。老師看到我學習和行為上一點點的進步,都會給予我莫大的表揚,增強了進取的信心。老師您放心,到了中學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的!”因此,仁愛親睦如醇香甘露般潤澤學生美好的心靈,也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德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育教學中,老師如能對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大度”、“仁愛親睦”,潛移默化地把積極德育滲透到學生心靈深處,讓學生在春風細雨的人性關懷下,激發出積極、向上的道德發展的愿望和潛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積極道德品質的培養,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養,進而達到積極德育的教育目的。
責任編輯? ?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