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仕茹
現階段我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布置課外作業時,多是向班級全部學生布置同一題目的作業,并且對全班學生的作業要求基本相同,這與教育部提倡的因材施教原則相悖。班級中不同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異,若采取相同的作業要求,學困生可能會因為作業難度太大而放棄學習,優生可能會因作業難度低而出現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所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進行課外作業的分層訓練。
一、對課外作業的量進行分層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平常的學習情況,將其分成優等生、中間生與學困生。優等生具有較好的語文考試成績,且其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教師在給優等生布置課外作業時,可適當減少此類學生的作業量,雖然作業量少,但課外作業需具有較強的拓展性,以此讓學生可以專注于知識的思考,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可以得到有效拓寬。中間生具有一定語文基礎,但其語文基礎不夠扎實,教師可給此類學生布置適當量的課外作業,課外作業當中既有基礎習題,也有少數的拓展性習題,以此讓學生的語文基礎得到有效鞏固,并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得學生的語文能力可以不斷提高。學困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知識學習與理解能力都明顯弱于優等生,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布置量多一些作業,課外作業也主要是基礎性習題。例如教師在布置《山中訪友》這一課的課外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困生抄寫整篇課文,并讓學生抄寫文章的重點字詞。教師可以讓中間生抄寫文章重點段落,讓學生總結出重點段落的表達情感。教師可讓優等生閱讀課外類似讀物,并寫出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
二、對課外作業的難度進行分層
小學高年級學生具有不同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分層訓練中,語文教師需要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布置難度不一的課外作業。教師可以給優等生布置綜合提高題,學生需要在掌握的語文基礎上對知識進行綜合才可以完成作業,通過綜合提高題來讓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有效深化、提高與拓展。教師可以給中間生布置靈活應用題,這種題目方式比較靈活,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可以對基礎知識進行小綜合,使得學生所學知識得到有效鞏固,并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教師可以給學困生布置基礎練習題,基礎練習題的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字詞句的訓練,以此來讓學困生的語文基礎得到有效夯實,讓學困生的基本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為學困生的后續學習打好基礎。舉例說教師在布置《草蟲的村落》這一課的作業時,教師可讓優等生在通讀文章后,寫一篇與大自然相關的作文。教師可讓中間生仿寫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教師可讓學困生抄寫課文中“靜謐、龐然大物、音韻、小巷”等詞語的釋義。
三、教師跟進分層訓練
分層訓練的主體是學生,語文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之后,并不是說學生的層次就不會發生改變,教師需要定期跟進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外作業訓練效果。語文教師可以在班級當中構建一個流動考核機制,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來對自身所在層級進行適當調整。層級的調整能夠分為向上調整與向下調整兩種類型。針對向上調整,語文教師可以創建管理考核機制,考核負責人設置為上一層級的學生代表,當學生滿足向上調整的要求時,教師在下一次給該學生安排課外作業時就要求其采用新層級要求。針對向下層級調整的學生,教師需與學生共同分析向下調整的原因,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及時表揚向上層級調整的學困生,在下次布置課外作業時給予學困生靈活應用題的訓練。語文教師也可利用《學弈》這篇文言文,來教導向下層次調整的學生,讓學生可以明白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以此幫助向下層析調整學生盡快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使得學生可以盡快重新向上層次調整。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