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張莉


【摘要】目的:對耳鼻喉科不同疾病患者應用電子鼻咽喉鏡的治療效果進行探究。方法:納入耳鼻喉科收治的82例患者,并進行電子鼻咽喉鏡檢查、診斷以及治療,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通過檢查可知,82例患者中咽喉部、鼻咽部、耳部疾病的占比分別為32.93%、47.56%、19.51%。82例患者中有30例(100.00%)需要直接進行治療,手術順利,術后均沒有不良反應以及嚴重并發癥。結論:通過本研究可知,將電子鼻咽喉鏡用于耳鼻喉科患者的診治當中,可達到治療目的,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關鍵詞】電子鼻咽喉鏡;診斷價值;耳鼻喉科;治療
相關研究提出,鼻咽喉的肌肉位置較為隱蔽,通過肉眼不能夠對病灶進行觀察,需借助較多儀器進行確診,例如鼻炎MRI、CT、纖維鏡以及電子鼻咽鏡等,各項儀器有著各自的優缺點,經過多年的臨床證明電子鼻咽鏡優勢較多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當中。電子鼻咽鏡屬于全新的診治耳鼻咽喉有效的工具,可借助其逼真的圖像對疾病進行診斷,并且在鏡子的直視下完整各項治療性操作。本研究借助電子鼻咽喉鏡對耳鼻喉科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究其診治效果更好地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82例患者。患者年齡范圍20~64歲,平均(41.22±5.58)歲;男∶女為49∶33,其中咽喉部位27例,鼻咽部位39例,耳部16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納入條件,且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1)檢查方法,在檢查前使用濃度為1%的地卡因進行表面麻醉,噴在患者口腔以及鼻腔咽喉黏膜處,5 min進行一次,連續3次;檢查中所用的電子鼻咽喉鏡(廠家/型號:日本PENTAX EB-1570)并且使用索尼彩色監視器進行記錄。操作方法:協助患者保持仰臥位,由醫生右手持鏡體前側,同時用左手進行操作,從患者的一側鼻孔插入沿著中鼻道/下鼻道途徑進入咽喉部位后仔細對咽鼓管、鼻咽部、圓枕、喉部檢查,同時利用監視器記錄整個檢查過程,及時從電腦中鎖定重要的畫面,完成后打印出報告。對于耳部檢查的患者,指導其側躺使患耳向上,通過外耳道逐漸將鏡體置入其中,觀察骨膜衱外耳道壁情況,利用監視器記錄,隨后打印出結果。
(2)治療措施: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聲帶息肉則用電子鼻咽喉鏡實施活檢組織檢查,表面麻醉后用鼻咽喉鏡鉗插入鼻息肉當中,利用鉗口張開的方向與患者的聲帶縱軸平行并摘除,注意不要損害聲帶;若患者為鼻部息肉,在麻醉后置入鼻咽喉鏡鉗進行摘除并做組織病理檢查,若有異物則用異物鉗進行夾取;若發現會厭囊腫,需要在全麻下用活檢鉗鉗除大部分囊腫物利用吸引器將囊腫分泌物取出。
2 結果
2.1電子鼻咽喉鏡下疾病的診斷結果
通過檢查可知,82例患者中咽喉部疾病占比32.93%,鼻咽部疾病占比為47.56%,耳部疾病占比為19.51%,表1。
2.2電子鼻咽喉鏡下各類疾病治療情況
通過研究可知,82例患者中30例(36.59%)需要手術治療,手術順利,手術成功率為100.00%,表1。
3 討論
電子鼻咽喉鏡的優勢較多,例如其彎曲度高,且在冷光源的照射下外形細小而且照明度高,作用于機體后有著良好的手術野,導光性也較好,因此將其應用于鼻咽喉患者中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喉部以及聲門前、后部分的病灶情況,同時獲得的圖像可以長期地保留在計算機當中,便于分析、觀察,有利于診斷率的提高。本研究得出咽喉部、鼻咽部、耳部疾病的占比分別為32.93%、47.56%、19.51%。電子咽喉鏡操作非常容易,醫生也可以較輕松地觀察到病灶情況,另外整個過程中的疼痛程度輕,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也比較低,故而其接受程度高。
在本研究中通過觀察發現82例患者中,有30例(36.59%)患者需要進一步進行手術治療,如囊腫、息肉、咽喉部異物等,通常情況下若懷疑其鼻咽喉部位有病變時,直接可以取活組織實現病理切片檢查,以便于對診斷結果進一步確診,若不能夠一次性得到準確的檢查結果,也可以進行多次活檢檢查。對于囊腫患者通過鼻竇內鏡將咬鉗深入鼻腔中,在直視下咬出部分囊壁及時處理流出的分泌物,術后用生理鹽水或者是抗生素滴鼻液有利于促進傷后的愈合。對于外耳傷鼓膜穿孔的患者而言,在沒有實施耳內窺鏡的狀態下,可通過電子鼻咽喉鏡觀察鼓膜情況,同時能夠將穿孔的情況打印成圖,為后續治療以及觀察預后提供有效幫助。對于鼻咽息肉患者也可以利用相同的辦法進行切除,該手術方法不僅簡單且價格經濟,通過臨床觀察患者的手術效果也好,因此對于耳鼻喉科患者而言有著良好的診治效果。朱春壘[3]研究中認為電子鼻咽喉鏡已經屬于耳鼻喉科患者診治中不能夠缺少的有效工具,在間接鼻咽鏡檢查后若不能夠明確疾病類型,則可以進行電子鼻炎喉鏡尋求進一步證實,以便于減少漏診與誤診情況,與本研究理論相似,可證實可行性。
綜上所述:通過本研究可知,將電子鼻咽喉鏡用于耳鼻喉科患者的診治當中,可達到治療目的,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參考文獻
[1]王慧.耳鼻喉科疾病治療中電子鼻咽喉鏡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外醫療,2018,37(8):38-40.
[2]陳麗鴻,江洪,鄭國蓮.電子鼻咽喉鏡在教師健康體檢中的應用[J]. 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9,43(2):103-106.
作者簡介:劉剛,男,湖南長沙市,漢族,副主任醫師,博士學歷,研究方向:頭頸腫瘤。
通訊作者:張莉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