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喜強
【摘要】? ? 信息化技術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被運用于不同的行業中,使其不再運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生產,在提升其效能的同時,還能增加其內在價值。在教育改革過程中融入信息化手段,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獲得更多學習資源,拓展其視野。而將信息化手段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相融合,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文字的熱愛。基于此,本文從現階段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識字環節中的應用現狀著手分析,對信息化手段在識字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探究,以期為日后相關人員的研究做參考。
【關鍵詞】? ? 信息化手段? ? 小學語文? ? 識字教學? ? 應用
引言:
在小學教學中,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性內容。但是由于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耐心下降和注意力轉移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考量學生此方面干擾因素,運用全新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識字學習興趣,而信息化技術能有效將抽象的語文教學內容,更簡潔明了地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提升識字教學質量。
一、信息化手段在識字教學中的作用
首先,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具有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為日后的學習和長遠發展具有奠基性作用,提升其語言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1]。因此在語文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運用有效手段提升學生識字的效果。教學領域的改革逐漸深化,為提升改革的實效性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促進識字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使學生清晰地認知教學中的重點,達到增強學生識字效率的目標。其次,信息技術還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更加直觀立體的了解文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2.1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未被重視
信息技術在社會中具有巨大作用,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推動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2]。雖然我國教育領域中信息化技術得到良好的運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信息化手段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存在著部分急需解決的問題。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教授多年具有良好的教學成就。但是,在傳統教學觀念的長期影響下,其思想觀念隨社會發展轉變幅度較小,使其在成語、詩詞、漢字教學中,過多關注于學生的記憶成果和實際學習成效,忽視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信息教學如此普及的今天,此類教師仍舊運用傳統教學的方式開展授課,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造性思維,進而制約其文字的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2.2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教學
與傳統思想觀念影響下教師相反的是,現階段存在部分教師在了解信息技術重要性后,過度依賴信息技術,使其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大量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播放視頻圖畫課件等形式,引導學生學習[3]。雖然課堂氛圍良好,但是信息技術手段運用過多,使課堂中教師的引導作用無法全面發揮,進而減少了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此時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有效認知語文知識的重要性,進而產生自學的情感,造成其輕視課堂,最終無法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標。
此外,信息化課堂的普及背景下,教學課件成為識字教學中的關鍵性部分[4]。雖然教師應該精心制作課件,但是卻不能忽視了教材內容的實際價值,使其在授課過程中無法帶領學生挖掘課本內容的深層價值。學生雖然達到了認字效果,但是理解課文的能力較弱,從而逐漸形成固定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三、信息化手段在識字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3.1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學生對漢字的辨析性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信息技術具有較多優勢,能夠根據文字形式和發音進行漢字辨析,提升學生的記憶效果[5]。我國漢字與其他文字相比,筆畫較多是線下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為解決此類問題,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不同的技巧,提升學生掌握和運用生字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對“京、驚、鯨”三個字的辨析較為模糊,這三個字不僅聲同,而且都是形聲字,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和記憶難度較大,但在利用信息技術后能夠有效記住和辨析這三個字。教師在進行“京”教學時,可以播放北京的景點、圖片或是北京奧運會的代表圖標,使其在記憶中了解京與北京相關聯;在進行“鯨”字學習時,教師可以播放鯨魚視頻,告訴學生京與鯨魚的區別,并且可以順帶介紹魚字旁,使得學會不僅會根據發音辨別文字,還能通過部首辨析文字;在教授“驚”時,可以通過播放人類驚訝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和理解,進而知曉心字旁的運用內涵,進而提升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
3.2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效果
首先,針對低年級學生識字記憶較快,但是忘記也快,為解決此問題,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反復練習教學,以此解決此類問題[6]。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示聲旁,再讓學生根據聲旁進行組字,并設計相應的動畫,鼓勵學生,根據學生的反映,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的新字造一些較為生動的句子,使學生能夠更快地學習此類生字。例如,教師在電腦中出示“女”這個偏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識組成相應的字:“媽”、“姐”、“妹”等,之后再在屏幕上顯現出相應的圖片加深學生記憶。
其次,在開展識字課堂教學之前,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對重點字進行預習,并找出相應的形近字,使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逐漸加深。之后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轉化傳統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生字的認識效果。例如,在教授《小馬過河》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播放與小馬過河所經歷過的情感步驟相符的的教學課件,使學生了解課文內涵的同時理解本文生字。而在課堂完成時,教師還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生字,并組織學生對其進行造句,以此促進學生對于字詞用法的理解性,進而提升其語文素養。
3.3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學生的識字的主動性
信息技術在課堂中能夠輔助教師教學,使文字能夠直觀化、形象化、動態化地顯現在學生眼前,進而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相應的物質形態,使其變得更加具體[7]。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漢字進行動畫顯示,以此突破識字教學難點,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軟件,使得漢字演變過程變成動畫形式,在教學中進行播放,以此調動學生的感官效果,使其積極參與到識字教學中。此類教學符合小學生識字規律,使其具有良好的學習生字習慣,并且還有利于激發其探索文字的欲望,增強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教師可以進行筆順的演示。識字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了解生字,還要教會其書寫生字,而生字筆順對字的結構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教學時為提升學生對筆順和文字的記憶力,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筆順動畫進行播放,使得抽象的文字在起筆、行筆、收筆等一系列過程中得以展現,進而提升文字的生動性,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文字結構便于記憶,還能使其直觀地感受地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不自覺地跟著動畫進行書寫,從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生字,認識生字。
3.4利用信息化技術,營造良好的識字環境
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對于新鮮事物較為感興趣,因此在漢字教學中為提升識字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圖、文、音、像等信息為學生構建相應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更加深刻的記憶漢字,教師應設計相應的識字環境,提升學生的文字記憶能力[8]。
例如,教師在教授林和森這一課程時可以進行動畫演示或是視頻演示,播放大自然環境,從小樹苗到樹林再到繁茂的森林,通過此類演示,生動地展現出文字,從而為學生營造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生態環境的過程中了解了文字的來源,使其在多種感官影響下,能夠對外部環境具有理性認知,使學生在調動積極性的同時還能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3.5利用信息化技術,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在學習漢字時為提升其記憶效果,使漢字在其腦中扎根,以此提升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具有顯著的交互性,即能夠根據學習需要設計相應的反饋程序,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教學結束后,能根據學生的狀態進行實時點播,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文字效果。
例如,現階段教學中會運用微課平臺進行教學效果的測試,學生可以在課后或是課中運用此類教學平臺進行答題和反饋,此平臺后臺運行會將學生的情況反饋給教師終端,教師可以隨時查看,根據學生反饋進行教學調整,提升識字教學的效果,使學生能掌握更多的生字,促使在日后學習中具有良好的生字基礎。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市教育發展的全新方向,從而增加課堂交流效果,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升課堂教學的和諧性,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現階段一線教師在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識字教學時,還存在一定的誤區,無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語文識字內容能夠合理恰當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因此教師應從實踐教學著手,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提升其學習漢字的興趣化被動性為主動性,在為其營造學習氛圍的同時,增加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效果,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積累漢字的目標,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文字教學基礎。
參? 考? 文? 獻
[1]劉紅玲.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電腦樂園·信息化教學,2019,121(3):269-269.
[2]梁紅兒.芻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中華少年,2020,39(11):130-133.
[3]朱紅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高效應用策略探析[J].科普童話,2019,31(033):126-126.
[4]劉愛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合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344(16):10-11.
[5]梁紅兒.芻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中華少年,2020,111(11):130-133.
[6]李小蘭.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語文類課程中的應用分析[J].高教學刊, 2021,21(10):173-175.
[7]宋瑩.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整合[J].基礎教育參考 , 2021,13(3):43-44.
[8]李藝淑.在信息化背景下構建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探索[J].2021,22(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