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婉婷 崔林
【摘要】文本解讀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以新人教版必修二unit5 The virtual choir 為例,從文本主題、文本插圖、文本內容、文本語言這四方面入手,探索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文本解讀;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秦婉婷(1998.09.10-),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崔林(1996.03.20-),男,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師范大學,輔導員,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的時代,在知識社會里,知識的習得與再現,電子計算機也能做到,然而,“創造性”(creative)學力的育成卻不僅僅是知識的習得與再現的“記憶型”學力,而必須是能動的“思考型”學力。可見,時代的變革對21世紀學生的素質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迎接新的挑戰,OECD 對21世紀所需的新型人才形象進行了勾勒,該組織基于“關鍵能力的界定與選擇”的研究提出了21世紀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y)。這里的“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不僅是單純的知識技能的掌握,也不是單純的興趣、動機、態度,而在于重視運用知識技能、解決現實課題所必須的思考力、判斷力與表達力及其人格品性。兩概念一經提出,世界各國也紛紛提出了學生在21世紀社會里生存所必須的“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盡管世界各國在概念表述上有所不同,諸如“核心素養”“關鍵能力”“21 世紀型能力”,但是都強調了新時代學生的學力與學習面臨轉型的挑戰。其中,我國界定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起來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人格品質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作為新時代期許的新人形象所勾勒的一幅“藍圖”。作為“藍圖”的構件,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可以培養出來學生能夠適應社會能力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則是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關鍵能力則是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多種途徑,除了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外,文本解讀是一個有效途徑,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文本解讀的內涵,然后借助了具體教學實踐,以新人教版必修二unit5 The “virtual choir”為例,從文本主題、文本插圖、文本內容、文本語言這四方面入手,探索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施路徑。
一、文本解讀內涵
“文本解讀”作為一個本土化的詞匯,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能對其組成成分進行分析,也有助于對這個詞組的理解。“文本”一詞來源于拉丁文texere,意為交織、聯結之意。這里與中國“文”有相類似的概念。在中國最早關于“文”的定義出自《易.系辭下》:“物相雜,故曰文”。許慎在《說文解詞》中提到關于“文”的定義為:“錯畫也”。本文在綜合前人對“文”的理解基礎上提出了“文本”是教材上的所有書面材料。“解讀”在《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英漢漢解)》第四版中解釋為:對事件、信息或行為的分析與理解。2017年《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應積極地從語篇主題、語篇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等進行深入的解讀。第一,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即What的問題,此問題關注的是文本的表層意義。第二,語篇的深層含義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說話人的意圖、情感態度或價值取向什么,即Why的問題,此問題關注文本的深層以及整體性理解。第三,語篇具有什么樣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即How的問題。此問題能夠增強文本的感染力。因此,“文本解讀”這一合成詞,意為對教科書上所有的書面材料進行的多維度、多層次分析。雖不能追溯它本身的起源,但對其組成部分進行分析也有助于對這個詞組的整體理解。“文本解讀”起點在“文本”,關鍵在“解讀”。本文將基于文本解讀的角度,結合高中英語閱讀語篇,從文本主題、文本插圖、文本內容、文本語言這四個角度出發對其進行分析,旨在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通過文本解讀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提高教師文本解讀的能力是教師基于語篇內容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因此,一個好的文本解讀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生發展質量,又能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如何進行文本解讀呢?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 2 Unit 5閱讀文本“The virtual choir”為例,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從文本主題、文本內容、文本語言、文本插圖這四個方面著手進行文本解讀。
1.文本主題。2017版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應該把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并以此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文本解讀時應該先思考文本的主題語境,結合學生已有的基于該主題的經驗和知識,創設新的語境,以利于學生挖掘該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并根據這些文化信息總結出價值觀念。本文的話題是音樂,屬于新課標中人與社會的范疇。這是一篇包含了記敘成分的說明文,作者采用第二人稱和權威的語氣向讀者介紹了虛擬合唱團的緣起和發展,并運用舉例法和過程分析法揭示了一個“虛擬合唱團能把人們團結在一起并且使世界變得更好”的主題。補充資源使用了音樂視頻《武漢英雄》,學生能夠從視聽的角度更生動地理解虛擬合唱團,升華文本主題。通過解讀文本主題,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認識到音樂在人們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文本插圖。文本插圖作為非文字性資源在閱讀文本中出現,是閱讀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直觀的可視畫面再現文章的重點內容或關鍵情節,對文章起著必要的補充和詮釋作用。因此,文本插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本插圖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趣味性。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文章加深理解。本文的標題為“The virtual choir”,進行學情分析可知,學生并不知曉這兩個單詞的意思,但是通過文本插圖,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操作的。文中的插圖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內容。通過讓觀看插圖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中“看”的技能,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更快地投入到學習狀態。此外,通過讓學生觀察插圖和猜測文章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文本內容。本文圍繞虛擬合唱團逐步展開,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虛擬合唱團的介紹,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兩段,舉例說明Eric Whitacre的成長歷程及虛擬合唱團的源起和Eric Whitacre的巔峰之作,第三部分揭示了文章的主題,這三部分圍繞話題緊密連貫。通過梳理文章的結構,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4.文本語言。就語言方面來說,本文段與段,句與句之間主要是通過重復The virtual choir和代詞進行銜接。文中大多數為陳述句,首句使用了祈使句,一二段用了兩個直接引語以及兩種修辭手法,明喻It was like seeing color for the first time和暗喻With music, I become someone else來向讀者說明主題。此外,作者還用了uploaded onto the Internet,prove to be, master's degree, It has received millions of views on the Internet and UNICEF等體現英語思維的表達法,并采用Inspired, he asked his fans to make videos…來呈現過去分詞作狀語的語法現象。文中加粗的opportunity, studio, ordinary, enable, prove, award, original, performance, phenomenon, stage, altogether, thus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詞匯。另外,文中還出現了help, positive, better等評價性詞匯來表示作者的態度。通過分析文本語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篇銜接能力以及提升學生英語思維表達能力。
三、結語
文本解讀是課堂教學的邏輯起點,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王薔教授曾指出,教師解讀文本的角度及深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落實。可見,好的文本解讀可以使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仔細研讀文本,進行多元解讀,掌握文本結構,梳理文本脈絡,深入理解文本,關注價值取向,提高教學實效。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從文本主題、文本內容、文本語言、文本插圖這四方面著手,對文本的主題意義、文本的段落大意,文本的文體結構特征以及文本語言特點進行了解讀,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在英語學習活動中達到逐漸落實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楊保鴻.課堂插圖的有效利用[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6.
[4]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