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鑫 於瑩
摘要: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各地學校無法正常開學。教育部要求實施并保障各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在此背景下,大范圍在線網絡教學開展,網絡教學技術發展完善,“云”志愿教學也因此得到了發展機遇。“云”志愿教學是將線上教學和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的一種網絡支教模式,讓志愿者足不出戶便能進行支教活動。本文將研究網絡支教的優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文獻研究進一步分析,提出相關解決方法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線上志愿教學;志愿服務活動;互聯網+
一、引言
當前,全世界面臨著公共衛生危機,疫情防控任務艱巨。為了保障教育事業,國家大力鼓勵在線教學。在線網絡教育也借此機會蓬勃發展,線上教學、辦公逐步走入大眾生活。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各地學校逐漸開學,以往的線下教學逐漸轉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這不僅是學校教學的一種創新,而且為支教模式帶來又一種思路。在此契機下,本文將支教和互聯網相結合,探索“云”志愿模式的在線支教活動,為支教活動提供更多路徑。
二、疫情影響下的“云”志愿教學開展現狀分析
我國線上教學與互聯網的結合發展相對較晚,到近二十年才開始熱門。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國內線上教學的研究內容比較單一,主要以研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為主以及分析線上教學在教學中的作用。2020年,關于線上教學研究內容大大增多,涉及到各個學科領域,并且有結合教育學以及心理學方面內容的研究。在后疫情時期(現階段),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主的研究數量在增多,但是從數據中可以看到研究內容在逐步增多、越來越豐富。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在疫情之前線上教學的研究很少,涉及的領域非常有限。
大部分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云志愿”多停留在社會服務方面,關于利用互聯網進行志愿教學的研究少之又少。并且,從文獻資料數據來看,絕大部分研究是關于實地志愿教學,例如“三下鄉”“大學生西部支教志愿服務策略研究”“助力支教志愿者扎根山鄉沃土,呵護鄉村孩子的夢想”等關于實地教學的研究。線下的實地教學不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因此,支教并不具備持久性和連續性。而“云支教”絕非將互聯網與支教服務簡單結合,是在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態勢下而衍生出的新型支教模式,即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網絡支教行動,不再局限于特定時間和地點,在網絡環境下支教志愿者通過電腦、手機等電子視頻語音設備,對教育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兒童進行非面對面、實時授課的支教志愿服務。
三、后疫情時代背景下有效開展“云”志愿教學的重要意義
志愿發展由來已久,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志愿與互聯網逐漸融合,越來越多的志愿服務平臺出現,比如志愿匯等。這些志愿服務平臺作為宣傳媒介,極大擴大了志愿服務的影響力。但可以發現志愿服務活動大都以線下方式進行,以線上進行的志愿服務活動很少,而以教學為目的的線上志愿教學極其缺乏。
1.結合時代背景,利用發展契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實現“停課不停學”政策,國家和地方高度重視,教育技術與教學設備不斷更新升級,同時,各個優質線上教學平臺出現與完善為實現線上志愿教學提供了硬件基礎。可以這樣說,疫情為線上志愿教學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志愿教學”正是針對當下時代特點,全面拓展了教學平臺,創新了志愿方式。所謂“云志愿”,就是通過互聯網平臺把志愿組織,志愿者,志愿服務對象三方聯系在一起,以實現三方的互動與交流。
2.發揮技術優勢,打破時空限制。傳統志愿教學模式,志愿者需要親赴志愿服務地區,這期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支教前期,支教活動的組織和宣傳、對志愿者進行培訓等都需要費用。在志愿中后期,志愿者的往返路費、每日的伙食費、住宿費等費用也比較昂貴。并且在路途中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通常為兩三天甚至更久。與其相比,“云”志愿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金錢成本。通過網絡便能實現“面對面”教學,大大節約了志愿者在路途中花費時間和金錢。
四、后疫情時代背景下開展“云”志愿教學的實踐探索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民情、提高認識和融入社會的素質能力,筆者所在大學每年都會組織團隊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如“小葵花”社會實踐隊,“滿天星”社會實踐隊。每年暑假初,學院經過篩選,學生組成優秀隊伍后,將實踐隊分為“教師組”“炊事組”“后勤組”等,實地進行支教活動。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停課不停學”活動應運而生,對于每一個求學中的學子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小葵花實踐隊充分依托網絡優勢,將傳統的面對面支教方式改為線上支教,開辟“互聯網+支教”的新途徑,實現“防疫、支教”兩不誤。同時,實踐隊結合外國語學院的特色,進行語言輔導,讓孩子們在提高外語水平的同時開闊眼界。
實踐隊合理安排學生個人時間與志愿服務時間,組織家長、學生和志愿者三方進行溝通,詳細制定輔導方案。實行分年級針對教學,1-2年級啟蒙英語,3-4年級進階英語。志愿者利用各個網絡軟件以班級形式對同學們線上集中教授英語,線下個別輔導暑期作業。在一二年級,教授字母操,英文啟蒙動畫兒歌。在三四年級,設置多樣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次活動中,志愿者,學生,家長三方充分溝通協調,一起促進了這次活動的成功。這是在疫情期間線上支教模式的一次優秀范例,賦予了大學生更多的志愿服務活動機會,說明了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志愿服務模式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五、結語
“云”志愿教學,不僅可以幫助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們學習知識,開拓眼界。而且從社會的角度看----“扶貧先扶智”。與線下志愿教學相比,線上志愿教學更加便利,更加持續。它有利于促進社會教育資源平衡發展,改善社會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更好地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從長遠來看,對于那些欠發達地區來說,改善教育資源匱乏問題,有利于其今后的經濟發展,扶起了“智”才能更好的扶“貧”。
參考文獻
[1]黃立鶴.多模態范式與后疫情時代的外語教學[J].當代外語研究,2021(01):75-85.
[2]韓曄,高雪松.國內外近年線上外語教學研究述評:理論基礎、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0(05):1-11+148.
湖北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云“志愿--對線上志愿活動的探索(S202010513034X)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