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紅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習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導致學生無法從理論層面上升到繪畫層面,掌握學習技巧。本文將探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觀念的變化,以及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學;創新;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孩子處于身心發展的高峰期,對于事物的認真尚未形成自己的看法,對于這一階段孩子的教學和培養,更應當注重對其發散思維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養成。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育,對于成績的評判沒有分數作為依據,大多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訓練和創作能力的養成。小學階段,美術教學是引領學生提高藝術素養,增強審美意識,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對于這一階段的孩子加強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尤為必要的。基于此,希望通過加強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改善現有的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現階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不準確
所有的教學都需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指導,從而在根本上有效保障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育人目的。但是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育,限于教學環境和教師能力的限制,美術教學大多是浮于表面,甚至是照本宣科。學生無法真正領會美術教學的思想內容,甚至是許多家長都欠缺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大多將美術教育視為活動課,甚至是無足輕重的地位。
(二)小學美術教學主體不清晰
(三)小學是人生性格與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美術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能夠提升自身鑒賞美的能力,還可以在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來培養欣賞美的水準。但是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大多仍是停留在教師“滿堂灌”的舊方法,學生在課上表達的相對較少,甚至是在進行美術創作時也仍然需要沿襲教師的要求與方法。
(四)小學美術教學方法不適應
傳統的美術教學更加注重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教授,其中包含了許多復雜、抽象的美術知識。而以往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師大多是拘泥于教材本身來開展美術教學。絕大多數是以賞析和欣賞為主要方式。像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適用,反而使得小學階段的孩子在美術學習上,難上加難,不僅降低了學習效果,還降低了教學質量。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創新教學目標
現階段,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作出了重大調整,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在教材、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方面。對此,需要美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程度,靈活地調控課堂教學目標。例如,在《生活中的暖色》這一課程內容教學時,主要就是需要在顏色感知和顏色對比中,強化學生對色彩冷暖度的把握。基于此,課程的內容設計和拓展活動,都應當以此為主旨展開,有效加深學生對美術色彩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對于美術教學目標的確立,還應當根據不同年段、不同班級的學情進行靈活地調控,從而在授課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美學鑒賞能力。
(二)強化教學主體
改革之后的美術教學,應當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創新,不再以教師教授作為課堂教學開展的主要形式,而是以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學生個性化為主要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有效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同時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力,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捏泥巴》這一課程內容中,就需要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主體性,在“做”中“學”,在“學”中實現創造與創新。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多地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對于實際操作中的疑難進行解答,而不要過多地干涉學生對美術教學內容的再創造。
(三)豐富教學方法
作為現代美術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從而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運用趣味性、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更加能夠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傳統的美術課堂,老師大多是在黑板上做示范或者是指導學生自行創作,示范的效果和對學生的指導過程都具有局限性,無法實現反復鞏固的目的,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很好地規避這個問題。例如,在《動物王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帶領學生觀看并捕捉不同小動物的特點,在臨摹過程中也可以借助大屏幕的反復播放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除此之外,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將學生的創作模板調整為大屏幕的表演性創作,極大地豐富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方法。
(四)深化教學評價
小學課堂的美術教學是一種對學生在美學上的塑造與培養,在評價方式中不拘一格。基于此,教師在美術教學課堂上也應當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的目的。例如,在布置學生進行課堂創作時,不應當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創作,更多地應當進行鼓勵,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拓展與延伸,從而有效深化美術教學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影響。例如,在《生活中的植物》這一課節內容,教師在啟發學生思考、觀察生活中植物特點與細節的同時,在創作中的設計與把控應當交由學生自己把握。此外,在對學生的作品的評價中,也不應當局限于“像不像”,而是耐心地由學生對作品本身進行解讀,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美術可以讓學生感受美的真諦,能夠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改善一個人的心情,拓展學生的視野。總的來說,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也能夠讓小學美術教學效率得到提高。通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分析,找到提升創新能力的相關策略,能夠有效提升現階段美術教育的效果,深化小學階段美術教育的藝術價值和美學意義,促進小學階段的孩子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佳星. 探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 美術教育研究, 2018, 000(008):142.
[2]薛彥春. 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9, 000(038):44.
[3]井妍. 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分析[J]. 中華少年, 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