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儀媚
摘要:政治這門課程主要是為學生傳授道德觀念以及行為指導,通過教師的講解能樹立法治意識,做事依托于法、體現于法。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這些知識,教師采取了生活化教學的方法進行授課,然而在教導大家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優化教學策略讓政治教育更加完美,現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希望能夠解決所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教學問題;對策分析
教師需要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融合全新的教學觀念設計合理的教學策略,以此作為驅動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性要素來引用,并將之作為一種深度教學策略,融入到日常課堂環境中。基于此,可以在降低個人課堂教學難度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熱度。教育在于傳播知識,在于解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通過不同的知識傳輸學生能有所成長和發展,然而現階段在初中政治課堂中依稀出現了不同的問題,以下會針對不同的問題做出細致的闡述。
1.多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
現在的課堂,大多是進行思想教育,真正地立足實踐還并未完成,尤其是在課堂上教師教授給學生一些道德觀念,象是有關情緒管理方面的啟示,一些道理這個年紀的學生都懂得,但是一到他們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尤其是在和父母、朋友們的相處中遇到讓他們生氣的點的時候就很難控制自己,就會出現和父母吵架拌嘴,和朋友們關系破裂的情況,不能說是他們沒有這種觀念,只是一到某個時刻下,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化。教師需要做的是減少所謂觀念的傳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身實踐、自身反饋、自身控制,在實踐過后他們才能夠成長。
例如,政治課程并不像三大主科那樣知識雜密,也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擁有很多作業,但是教師在布置的時候一定要以實踐為主,學習政治的知識是想讓學生將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即使他們擁有堅實的意識,但運用不到生活上就是白費,所以說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如在“情緒管理”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讓學生時刻記錄自己情緒失控的次數,并記錄如何解決這件事情,看最后的反饋是怎樣的,通過設置這樣的作業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如何控制情緒,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綜合他們的作業并及時作出評價。
2.引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引入學習
進行生活化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貼近生活,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懵懂的時刻,初次接觸法律知識難免有些難理解,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政治任課教師,我們需要把握恰當的方式讓他們理解法律知識,將看似遙遠卻近在咫尺的法律帶給大家,讓學生樹立法治意識,懂得遵紀守法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以及扮演好學生這一角色。
教師要做的就是從課本內容入手,了解課程內容的重難點是什么,挖掘好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讓學生真正進入教師所布置好的生活情景中,從中把握知識的力量,讓他們受益匪淺。如講解“做合法的公民”這節課時,教師首先要為大家介紹公民與人民的差別,然后上升到第一課時法不可違的內容講解中,在法不可違的內容中,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哪些事情是違法的,在這里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入手,象是校園內的霸凌事件就算是違法行為,教師可以委婉介紹讓大家有所警覺,產生良好的法治意識且不參與到違法行為中,友善對待他人。
3.多和學生交流,抓住機會傳播知識
無論是何種教育,教師最重要的無外乎是做好備課,和師生之間做好交流,交流能讓彼此互相了解,尤其是對教師而言,多和學生進行交流,能讓教師了解這個年紀孩子的思想、行為方式等等,有助于教師完善自己的備課策略,有助于教師針對性教學。總之,在開展政治教育時,教師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和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傳達某種意識,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師的引導和思想矯正,最后能夠得以成長。
大部分教師所選擇的生活化教學,基本選擇于課堂之前做出引導,方便大家進入課堂知識的鋪設中,利用實際生活的案例引出今日課堂所要學習的內容,尤其是在與法律相關聯的內容上,教師在開課之前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實際上初中階段的學生與這樣的案例相差甚遠,在教師的引領下慢慢才知道今日所學內容是什么,在他們淺層意識中還沒有完全接受,因為他們在一開始還沒有完全消化案例背后有何含義,只是跟隨教師的安排和節奏往下進行,這就說明生活化教學存在教學作用不明顯的問題,教師要好好把握和挖掘這其中的內容,爭取讓學生理解所引用的案例,從而投入政治學習中。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師一定要好好挖掘這門課程中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內容,巧妙利用它們之間的互通性,積極探索政治教學的方式,摸索出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反饋特點,逐漸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得以成長。
參考文獻:
[1]付良秀.初中政治教學效率提高策略探究——以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為例[J].讀寫算,2019(26):109.
[2]楊振甲.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9(28):50.
[3]韓穎.初中政治教學的困惑與對策[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