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彬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有很多地理知識較抽象化、復雜化,使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作為地理教師,應將生活情境帶入地理課堂,使課堂上增添更多的趣味感和生命力。通過教師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此種環境下思考、探索,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之間能夠產生強烈的共鳴,不斷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創造思維,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獲取地理知識中蘊藏的奧秘。基于此,本文章對高中地理課堂情境化教學的生活化指向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學;生活化
引言
隨著對教學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情境對學生的學習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追求課堂情境化教學成為教師的努力方向。有研究者指出,從高中地理教學現狀來看,將課堂情境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能有效地強化地理教學的效果,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實現地理教學的目標。
一、情境化教學的概述
情境化教學主要是指在進行教學工作的時候,老師有目標性地引入或創造一些擁有某種情境色彩的,較為具體、生動的場景。以此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一步協助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讓學生的心理機能從中獲得提高的教學方式。情境化教學法的中心思想在于不斷帶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卸掉對學習的抵抗心理,看到學習的樂趣,而且這類方法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高中地理課堂中情境探究創立的初衷。
二、情境教學法的主要作用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可以創設多樣化、個性化情境,結合書本教材內容能夠讓情境在課堂上重現,使學生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情境之中。在地理課堂上,能夠充分彰顯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在課堂上擁有“主動權”和“話語權”,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探索,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挖掘,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使高中地理課堂彰顯活力、生機勃勃,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
三、高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聯系日常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是高中地理課堂的最直接引導者,要想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水平,首先創新教師的教學思維與方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除在課上要學習基本的知識點,教師要逐漸性的傾向于培養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等,讓學生們始終帶著好奇心與求知欲,能夠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學問題并進行探究,認識理解科學并應用科學,具備科學思維,逐步形成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問題設置恰當的情境,如“沙塵暴現象對于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沙塵暴的錄像,一邊展示沙塵暴現象所對應的衛星遙感圖片,一邊向學生介紹:“西北地區風沙天氣嚴重,頻繁的沙塵暴天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然后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沙塵暴的產生原理,以及該地區沙塵暴頻發的可能性因素,談談沙塵暴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究竟帶來了哪些不便。由此,學生會從地形因素、氣候因素、人類活動因素等角度,針對沙塵暴現象展開具體分析,認識到尊重生態、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觀念。
(二)貼近生活,創設啟發性情境
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應貼近生活。教師應在地理知識原理的基礎上,創設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創設具有啟發性的真實情境。如在講“農業的區位因素”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春末夏初,百色盛產芒果,多種品種的芒果進入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百色盛產芒果,并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因?在這樣的地理情景中,可引導學生在廣西電子地圖上搜索百色的地理位置,通過降水、氣溫、日較差、土壤、地形等綜合因素分析出百色種植芒果的區位因素,分析出百色被譽為“芒果之鄉”的原因,教師可引導學生綜合思考百色芒果對百色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啟發學生為百色地區農業的進一步發展獻計獻策。源于學生身邊或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情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
(三)開展多樣活動,培養地理實踐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如今的教學活動中,實踐是一種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而作為一門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實踐活動的開展相當必要。其中,作為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實踐力指的就是學生在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活動能力。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活動,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布置“測量學校緯度”的實踐活動作業。學生要用桿影法測量學校內正午影子的長度,從而了解太陽高度,再根據太陽的直射點緯度計算學校所在緯度。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可以結成四到五人的小組,當然,為了保證晴天和學生有空閑時間測量,教師可以將活動的時間設置成一周。而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則可以用量表對學生進行評價,以讓學生從實踐的過程而非單純的知識掌握程度和結果反思。這樣,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結束語
由此可見,“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由此可知,學習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更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教學反思的角度來看,地理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真實教學情境,都是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堂情境化教學的生活化取向的意義,只有依托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所創設出來的情境化課堂,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地理學習,并為地理知識建構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提供強大的力量。同時,對于地理教師來說,對這樣一個領域進行研究,也能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竇方晨,張守志.生活化情境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18):6-7.
[2]袁冬.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3]安忠棟.生活情境引導,實現高效教學——論高中地理生活情境教學[J].中華少年,2019(1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