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
摘 要:新課改對改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要努力學習構建高效課堂,開展滿足教學需要并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多樣化課堂活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對初中物理學科任課教師如何努力構建一個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也給予了許多理論指導。分析新課改總體要求后不難發現,若是要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學科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出發,結合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特征重新制定課堂教學計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初中物理基礎知識的基本掌握程度,從而有效提高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科綜合能力素養,提高初中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綜合效益。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效益;教學策略
物理學科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必修的一門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初中學生初步學會用物理學的知識來正確解讀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對初步培養初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大家知道,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需要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其講清楚所要掌握的知識,所以如何有效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無疑是所有教師都在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新課改再次明確強調了要構建高效率的課堂,是我們不斷提高物理學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物理學科教師,我們需要不斷積極探索各種各樣的能夠構建高效率的物理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這樣我們才能夠充分適應物理學科整體教學改革的要求,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作為一名初中生的物理學科教師,能否從一開始起就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過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擔心自己在課堂講解過程中不夠細致,一般都會采用各種重復性的講解來進行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早已不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教師講得多,學生思考、訓練少,久而久之,嚴重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益。因此,新時期的初中物理教學需要不斷采取更加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授課策略,以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益。
一、 創造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所謂“創造情境”,就是教師通過運用形象描繪或直接使用其他各種形象化教學手段,把某種特殊情形、狀態通過情境表達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思維的教學方式。學習活動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而興趣愛好是我們學習的最大動力、入門的最佳向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前期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創設情境,調動全體學生的物理好奇心,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初中物理學科中的很多知識對于缺少生活經驗的青少年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倘若我們只進行簡單的講解,恐怕大多數的初中學生都很難掌握這門學科的知識。為了將比較抽象的物理知識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循序漸進,更有利于全體學生的掌握,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為全體學生創造一個多元的物理知識教學情境,在真實的物理教學情境中,促使全體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基礎知識在生活中的不斷延伸與廣泛應用。這樣,就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學習有關物理知識的興趣,當學生有了高漲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氣氛自然也就會更加活躍。當然,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要符合教材的整體教學需要,并要求教師在充分闡明物理知識的基礎上還能進行適度的知識拓展。教師也要因地制宜,通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自然現象,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要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從而形成利于創新、易于創新的良好氛圍,為初中學生創造一個更加生活化的物理課堂教學情境,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幫助初中學生及早知道學好物理對日常生活的積極影響,而且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相對抽象的物理知識。
二、 調動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一個人的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培養,除了個人的不懈努力之外,還與他所處的教育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一種良好的創新機制和氛圍,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在我國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參與意識,充分摒棄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許多老套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長期以來,很多初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尷尬狀態,其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工作做得太多、太細,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權利和自由。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物理學科教師,要充分認識和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把握新課改具體目標要求,為初中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服務,不能整天只顧眼前的物理考試分數,而是要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教學研究表明,從培養廣大學生綜合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的角度入手,可以有效調動和激發學生內在的自主學習熱情,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來引導物理課程的走向,對于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一定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客觀、正確地面對成功與失敗,使學生能夠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盡可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作為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新課改對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的巨大機遇,要及時學習更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以盡快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要。所以,要注重引導同學們在物理學習當中的創新探索及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對這門學科與他們現實生活的這種緊密聯系能夠產生濃厚的興趣,要么是讓他們能夠始終保持在物理創新方面的初心,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實現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教師在平時可以向學生廣泛推薦一些科普方面的教讀物。
三、 巧設問題情境,培養探究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謂“問題情境”就是根據課前預設,把學生置于一個新的未知的氛圍之中,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提出、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候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這種活動不但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舊知識運用于課堂學習中,而且學生可以從這個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出獲得新知識的方法。在物理教學活動中,要創設問題情境就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創設一種輕松而且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我們要盡量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結合各種生活現象來探討問題。科學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正是因為這樣的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鼓勵學生依靠自己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勤于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把學生的生活情景作為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問題背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認識,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同時更能深刻體會物理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教學時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各種素材,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這些情境的創設都來自學生身邊的事物,學生也就會更加關注,而且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體會到身邊處處有學問,由此對物理學科產生親近感,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樂于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學生會表現出一定的好奇心,而且會嘗試去探究,這就是人的好奇心。從古到今,但凡在物理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天生對未知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從而使他們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注重掌握物理教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將生活中的一些復雜問題用物理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用已掌握的物理學基礎知識進行探究解決。在課堂上,教師要適時給學生創設一種勤于解決問題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之中,學生就能夠多一點思考,多一點動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