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趙磊 歐晶鑫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胃結直腸病房中開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88例胃結直腸病房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4例,實驗組開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各臨床指標:尿管拔除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總發生率。結果:實驗組尿管拔除時間為(1.04±0.16)d,首次排氣時間為(1.92±0.62)d,腸鳴音恢復時間為(32.73±2.17)h,住院時間為(9.25±1.25)d;對照組尿管拔除時間為(4.89±0.52)d,首次排氣時間為(3.67±0.83)d,腸鳴音恢復時間為(36.21±2.59)h,住院時間為(13.95±1.55)d。兩組相比,實驗組各項預后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切口感染0例、尿路感染1例、腸梗阻1例,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7.3%;對照組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4例、腸梗阻5例,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5%。實驗組術后各并發癥發生情況與總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胃結直腸病房中開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使患者術后預后效果變好,降低術后各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關鍵詞】胃結直腸;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作用
胃腸道包括胃食管交接區、胃、十二指腸、結腸、直腸、闌尾、腸系膜等腹腔內器官[1]。胃結直腸病房主要收治的即以上胃腸道器官疾病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例如:食管裂孔疝、胃癌、結腸癌、直腸癌、闌尾炎等。手術治療這些疾病雖效果確切,但是患者在術后仍會出現諸多并發癥如存在強烈的應激反應,且創口疼痛嚴重,術后惡心等,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給患者心理與生理造成嚴重影響[2]。為此,如何滿足患者治療期身心需求,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成為胃結直腸病房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其主要能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 ,避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減少患者病死率和縮短住院時間[3]?;诖?,筆者以胃結直腸病房的患者為例,從中選取88例患者進行分組討論。旨在為上述觀點提供有效的數據證明。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進行就診的88例胃結直腸病房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4例,實驗組開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①有手術指針;②簽署手術同意書;③本人或直系親屬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有其他嚴重疾??;②中途需轉科或轉院;③配合度低,無法對病情進行持續監測。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微創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在圍手術期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術前準備(灌腸、禁食、留置導尿、補液、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用藥指導、健康宣教,觀察是否出現并發癥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術前準備:①患者入院時對了解患者基本資料并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治療護理訴求。護理人員與家屬共同對其心理情緒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加以干預。使其建立良好的心態,對治療充滿信心。②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其講解治療方案及手術流程,使患者對疾病及治療護理知識得到提高。利于術后康復治療更好的實施。③為避免患者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術前行腸道準備時不再常規進行口服瀉藥或行機械性灌腸。④術前較長時間的禁食禁飲易患者產生饑餓、口渴等生理反應加重患者術前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則在術前不再進行常規禁食24h、禁水8h,而是通過在術 前 2 h飲用含碳水化合物的飲品來做好術前胃腸道準備[4]。(2)術中護理 ①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護理人員對手術室進行調節整理。對患者情緒波動進行監控,及時發現患者不良的情緒并通過撫摸、肢體接觸等非語言溝通進行安撫,以減輕患者精神壓力。②患者進入手術室需再次核對患者的病歷信息和手術信息,再次檢查手術器械、敷料等用物的數量以及合格情況。③相關研究表明,為術中減小胃腸道壓力而留置胃管至肛門排氣后拔出易使患者在術后活動中經常刺激到神經,從而引起反射 性嘔吐、惡心、疼痛等癥狀,不利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5]。因此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中將對患者進行有效評估,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要為患者留置胃管、尿管。④手術中注意患者隱私的保護,除必須暴露的部位外均用無菌單覆蓋。⑤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突發情況與異常情況并向主刀醫生報告。(3)術后護理 ①患者清醒前做好保暖工作,密切監護其生命體征。待麻醉消退后,拔除氣管插管予以吸氧及鎮痛護理,減少術后疼痛癥狀。②術后早期腸道內營養有利于胃腸道的自我修復,維持腸黏膜的通透性與完整性。修復手術過程中對胃腸道造成機械性損傷。但此方法需留置胃管。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有效評估后選擇性進行。③對術后患者進行及時補液治療。及時進行補液與補充電解質對于胃腸功能的恢復有促進作用,能降低惡性、嘔吐等并發癥的發生概率。④向患者進行飲食宣教,告知患者應進食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羹等。⑤指導患者盡早下床運動。早期可在床上進行床上運動,注意拉起床欄預防墜床、導管脫落等不良事件的發生。⑥行尿管插管術可能會引起尿路感染、排尿困難甚至尿潴留的發生。因此要嚴格無菌操作。術后確保會陰部處于清潔狀態,嚴防細菌從尿道口侵入。囑患者多飲水,盡早排尿,控制每天尿量不少2000ml。對于輕度排尿困難者誘導排尿。指導患者經常翻身,按摩腹部刺激膀胱出現尿意后,傾聽流水聲,熱毛巾濕敷膀胱區、溫水沖洗刺激排尿。耐心指導患者,調節患者情緒,避免其過于急躁、緊張,調整心態,避免增加自行排尿心理障礙。對于重度排尿困難或尿潴留患者指導其有效的膀胱排尿訓練。指導患者在不收縮下肢及臀部肌肉的情況下自主收縮恥骨、尾骨周圍的肌肉(會陰及肛門括約肌),每天4次,每次6s~10s堅持5min。每次排尿分幾段排盡,即排一下、忍一下,鍛煉膀胱內外括約肌、逼尿肌的收縮和協調功能。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各臨床指標:尿管拔除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總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預后指標比較
實驗組尿管拔除時間為(1.04±0.16)d,首次排氣時間為(1.92±0.62)d,腸鳴音恢復時間為(32.73±2.17)h,住院時間為(9.25±1.25)d;對照組尿管拔除時間為(4.89±0.52)d,首次排氣時間為(3.67±0.83)d,腸鳴音恢復時間為(36.21±2.59)h,住院時間為(13.95±1.55)d。兩組相比,實驗組各項預后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術后各并發癥發生情況和總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切口感染0例、尿路感染1例、腸梗阻1例,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7.3%;對照組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4例、腸梗阻5例,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5%。實驗組術后各并發癥發生情況與總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對于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圍手術期給予其有效的護理,是患者術后恢復的關鍵[6]。本研究對實驗組患者圍手術期進行了術前的有效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及治療護理訴求,進行心理情緒監控,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撫。為講解治療方案及手術流程,提高患者對疾病及治療護理知識。進行術前胃腸道準備及用物準備。術中通過撫摸、肢體接觸等非語言溝通進行安撫,以減輕患者精神壓力。術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問題并報告主刀醫生。術后拔除氣管插管予吸氧及鎮痛護理,及時補液治療并進行飲食宣教。指導患者盡早下床運動,囑患者多飲水,盡早排尿避免尿潴留。對于輕度排尿困難者誘導排尿 ,對于重度排尿困難或尿潴留患者指導其有效的膀胱排尿訓練。通過實驗組開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各項措施,實驗組患者與對比組患者相比術后各項預后指標、術后各并發癥發生情況與總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胃結直腸病房中開展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 ,避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減少患者病死率和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實施。在今后對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研究中筆者將進一步探討其對其他臨床方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沈忱,帥敏,唐穎,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結直腸癌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8):3606-3609.
[2] 李宏.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2):70-72.
[3] 宋美璇,嚴蓮,李飛,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在老年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15):2428-2432.
[4] 羅凝香,彭利芬,嚴鳳嬌.快速康復外科在結直腸癌限期手術中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9):1038-1040.
[5] 肖娟,李敏,張晨,等.胃腸腫瘤63例圍手術期快速外科康復護理體會[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123-124.
[6] 陳寶枝.術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對擇期結直腸手術安全性及術后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5):1917-1918.
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19JJ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