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 鄧雪云 劉春霞
【摘 要】目的:探究人性化護理模式對骨科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間骨科手術者進行研究,共80例,分為參照組(常規護理)、研究組(人性化護理模式),各40例,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對于并發癥發病率,研究組更低(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骨科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有效預防并發癥,消除不良情緒,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模式;骨科手術;并發癥;心理狀態
手術治療為我國骨科患者常用治療手段,雖能夠保證患者的療效,但術后伴隨不同程度疼痛,且伴隨感染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痛苦,延長治療時間。人性化護理模式為新型護理方案,廣泛應用于臨床,具有顯著效果[1,2]。本文將以80例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骨科手術者進行研究,共80例,分為參照組(常規護理)、研究組(人性化護理模式),各40例。研究時間是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參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45歲~55歲,平均年齡(51.97±4.56)歲。研究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5歲~55歲,平均年齡(51.45±4.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分析(P>0.05)。
1.2 方法
1.2.1 給予參照組常規護理:向患者講述疾病有關知識,指導患者用藥,并指導患者進行肢體鍛煉。
1.2.2 給予研究組人性化護理模式:(1)在術前,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結合患者的性別、年齡、肥胖、吸煙、既往史等。加強健康教育,講述疾病知識,包括治療過程、存在并發癥、注意事項、預防管理措施等。(2)手術當天,鼓勵與支持患者,了解患者情緒變化,及時疏導負性情緒;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以后,密切關注患者體征變化,監測心率、血壓等指標;做調整手術室溫度,盡可能減少暴露部位。(3)生活管理,維持病房內的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及環境整潔,并依據患者飲食喜好,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等清淡流質食物為主,結合患者恢復情況制定飲食方案,保證營養充分。減少其罹發感染的可能性。另外,注意進食期間應予以患者半坐位或坐位,調整至舒適體位。(4)并發癥護理,確保其無滲血情況,可減少創口感染;叮囑患者勤排尿、多喝水,若患者為女性,應通過生理鹽水對自身會陰、尿道口進行清洗,可提高尿道的舒適感與清潔度,避免出現泌尿性感染。(5)功能鍛煉,待患者病情穩定,逐漸引導患者進行肢體間摩擦、骨關節屈伸等相關運動訓練,可促使患者快速康復。
1.3 觀察指標
詳細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隨后,評估心理狀態,使用HAMA量表、HAMD量表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病率比較
對于并發癥發病率,研究組更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參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骨折患者的術后疼痛為生理反應,極易在疼痛刺激以后可產生內源性物質,對心肌、血管平滑肌直接作用,促使心肌耗氧量、外周阻力增加,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對患者日常飲食、正常睡眠產生嚴重影響,需加強疼痛管理。有學者提出,人性化護理模式具有顯著應用價值,可有效緩解疼痛,預防并發癥,促使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改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并發癥發病率,研究組更低,差異P<0.05。骨科手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伴隨不良情緒,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等,不僅不利于治療過程順利進行,還對術后恢復產生一定影響。人性化護理模式結合既往護理經驗及他人護理研究結果而構建出具有個性化、規范化等特點,通過實施健康教育管理、心理管理,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積極參與治療,促進治療。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骨科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有效預防并發癥,消除不良情緒,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袁文友,楊吉芬.人性化護理模式在骨科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7):121,125.
[2] 黃述英.人性化護理模式對骨科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智慧健康,2020,6(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