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任鷹
摘要: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學會做人做事的第一位是察德修身,而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立德樹人是它根本的任務,這對于一線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完成文化的傳播,還要使文明更好地傳承。
關鍵詞:德育工作;有效性;分析
育人先育德
《大學》有云:“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末之有也。”一個人根本混亂,卻從末節上治理,那是不可能走上正軌的,他對重要的部分不在乎,卻對次要的部分很重視,是不能成功的。推及教育也是如此,誠如《大學》所言,教育之道,在于彰顯一個人光明的德行,在于助人達到完美的目標。我們要從根本上做教育,把教育做厚做實,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學生在受教的過程中,明是非,辨善惡,長大后他們才能在復雜的社會中為自己,為別人撐起一片安穩的天空。
這個社會很忙碌,忙得讓人有時候忘了教育為了什么。孩子沒出生,家長就開始做胎教;出生之后,家長便忙著上早教課,智力開發課,各種才藝班;上了小學初中,孩子們更是難得休上一個完整的周末,被父母從這個輔導班載到那個輔導班。孩子和家長在忙亂中蹉跎了歲月,付出了精力,卻有可能助長了秧苗。孩子需要學習的太多了,而成長的身心跟不上忙碌的腳步,教育必然會出現問題。他們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將愛看成了傷害;他們對父母的犧牲視若無睹,將父母所有的付出都看做理所當然。究其原因,因為身體忙著跟上父母的“拉扯”,而孩子的德并沒有跟上來。我們在教育中會發現學生出現的很多問題,究其根本都是“不聽話”,尤其是不聽父母的話,對父母怒吼甚至動手。在這些孩子眼里,父母的話產生的效果最輕微,他們完全不把父母當回事,更別孝道了。“若所蓄不得遺之子孫,又有誰樂為節儉者。”蔡先生的這句話告訴了我們,父母一生都是為了孩子。有次開家長會,我讓孩子們在教室里等著家長,五點半家長們如約而至,好幾個父母手里拿著飯,就怕孩子餓。開會時,我趁此對學生們說,父母做了一天的工作到現在也沒有吃飯,卻給你帶吃的,當父母加班沒有按時回家時,你又去給父母送過幾次飯?孩子們低下了頭。
德為人之本
德,是立人之本,孝,為德之源。教育應深植孝道的理念,不忘本真,方能致遠。我們要護好一個人成長的根本,讓他心中有父母,讓生養的根基穩固地扎在心里,那么無論何時,他的天空都是一片明朗。
強是個有孝心的孩子。中午吃飯時班主任都跟班監督,我一看強,正在那里磨蹭呢,手里拿著一個肉包子,不情不愿地看來看去,就是不下口。我看他端詳了幾分鐘也沒有吃的意思,“大口吃!”我一聲吼到。孩子手一哆嗦,肉包子險些掉在地上,他看了我一眼,可是我卻沒有讀懂里面的內容。我疾步走到他的面前,“看什么看,趕快吃!”孩子勉為其難地咬了一小口,“能不能快點兒,哪像個男子漢!”我依然不依不撓。我這一喊旁邊的同學都加快速度,一會兒都走了,就剩強。我剛想開口,強說,“老師,我爸這幾天不在家,我媽今天生病了,早晨沒吃飯,她喜歡吃肉包子,我尋思晚上帶給她。”瞬間,我鼻子一酸,眼睛發熱,為自己的無知而羞愧,為孩子的孝心而感動。
時刻不忘父母恩,是一個人根本的德性,德有了根,人才能茁壯。
有德人更強
到了畢業升學的日子里,教師的緊張在無形間給了學生們很多的壓力,學生間競爭的氣氛格外濃厚,畢竟幾年的學習之后,大家都想證明自己的實力。我們之前提倡的小組合作、師友互助,在那沖刺的階段全已悄然消失,大家都埋頭在自己的天地里苦讀,有時一個學生忘拿學習資料,同桌也不愿意兩個人共用一本,更別說有詢問其他同學難題的時候,另一位同學能拒絕便拒絕,可能會有礙于情面的時候,他也是草草應對,進而投入到自己的備戰計劃中。面對這種情況,我很著急,有一次上課我給孩子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大公司的三十名精英都非常出色,都能在自己的領域創造一番精彩,但是他們分別在不同的部門,各個部門又是競爭的關系,因此,同事之間并不和諧,更談不上互相合作。總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他把這三十名精英召集在一起,讓他們各自吹起一枚氣球,但是不能吹得太滿,因為吹起來后要在上面寫上自己名字。第一輪比賽,五個氣球因為壓力過大而爆裂,那么這五個精英也就被淘汰出局,剩下的人接著進行第二輪。助手把剩下的25個氣球都放在一個房間里,讓這二十五名精英進去找到有自己名字的氣球,可是20分鐘過去了,沒有幾個人順利找到屬于自己的氣球。這是總裁過來說,何不隨便撿起一個,上面有誰的名字就給誰?結果精英們用這種方法在兩分鐘之內就把所有氣球送到了擁有者的手中。總裁接著說,在工作和生活,分享、互助或許比競爭更重要。這個游戲給年輕人上了生動的一刻,我也用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一個人品德的修為比分數更重要。
教育是根的事業,是喚醒孩子心底最深處對恩與德的感知,教師用智慧和愛來滋潤教育的根基,教育才會茁壯,才會使人的成長之路行穩致遠,才能撐起人生的一片安穩天空。
參考文獻:
[1] 王正海. 學校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的滲透探析[J]. 教育研究, 2020, 3(7):153-154.
[2] 馮娟. 例談新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細節藝術[J]. 文學教育, 2020, 000(012):P.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