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要:距離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發布,已經過去六個年頭。現代學徒制在歷經三批試點之后,即將在全國職業院校全面鋪開。我院作為高職試點學校,在與企業長期深入合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度框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為試點,從教學改革的目標、途徑、內容三方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結合的職業教育新模式,形成了與企業、學生和學校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高職教育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國職業教育畢業生逐年增加,每年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高校畢業生,對就業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也是各個高校每年都會面臨的巨大挑戰。各類企業,特別是制造類企業,卻面臨無人可用、可用者少等用工荒的問題。
原因在于校企雙方的目標不統一。一方面,學校培養的是大批寬口徑綜合素質型人才,教學內容和形式采用的是從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出發的職業學習模式,以普適性為主,難以滿足企業具體崗位的直接需求;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定崗專項技能,自行招收員工再培養,往往依靠資深員工的培訓和指導,這種傳統的老帶新、師帶徒模式,也存在著師傅水平良莠不齊、積極性不同和徒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個人發展空間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形成可持續性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因此,要解決供需矛盾,我們就要轉變職業教育觀念,發展和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徒制教育,在學校培養過程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所學專業的知識、技能、素養,與企業用人需求的關系。這是當前職業教育亟待突破的瓶頸,是教師們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我們認為,職業教育,首先要從傳統師生學習向學徒制教育模式轉化。為此,我們分別研究了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內涵和實例,分析兩種新型師徒學習模式的特點,探索將兩種學徒制融合的高職教育新模式。
一、現代學徒制與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內涵
(一)現代學徒制內涵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界定了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涵,提出院校實踐必須滿足的四大條件:①院校必須招工招生一體化,學生必須保證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②校企共同承擔人才培養工作,深化工學結合,在工學交替的過程中不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完全分離;③院校實行雙導師制,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有師傅進行指導;④校企共同參與教學管理及考核評價。
(二)企業新型學徒制內涵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以企業為主體,在企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企業與職業院校、培訓學校聯合招工招生,企業與學校、師傅與教師聯合傳授知識技能,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新型企業職工培訓新模式,是校企聯合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一種新的重要途徑。
二、現代學徒制與企業新型學徒制的融合
基于兩種模式的特征,我們將采取“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相結合的職業教育新模式展開試點研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充分掌握并理解企業、學生、學校三方的現實情況和發展目標,制訂學徒制改革的目標、內容和形式,為當代高職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匹配做出了嘗試。
(一)充分有效的調研成果
課題組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與數家企業深入進行溝通與協調,達成以下共識:
1.強化體系建設,加大監管力度。
建立教學質量評估標準及監控評價體系、學生質量評價體系,保證學校、企業、學徒三方規范化地落實,提高新型學徒制的教學水平。按照崗位、技能、師徒和企業運行制度等角度設置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對教學進程、學徒效果、制度管理等加大評價權重;推動國家職業技能認證制度,全面實施職業從業資格考試制度和技能等級鑒定制度。
2.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宣傳,在全校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會氛圍,著力改變輕視職業教育、歧視制造業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社會現象。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能工巧匠的示范作用,營造現代學徒制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
3.校企緊密合作,形成一體化教學模式。
專業團隊教師的努力,企業技術主管的配合,打造實力強勁的專業化教學隊伍,保障新型學徒制教學的有效開展。
(二)穩定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合作企業的選擇上,重點考慮企業的實力、文化以及為員工未來發展提供的平臺等,以確保調研的普遍性和學徒制的有效開展;在教學團隊上,組建了專任教師承擔此種教學模式的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師均要按照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中對教師能力要求進行培訓,要求參與此類教學的教師必須達到課程教學的綜合素質、技能等要求;在教學環境上,學院籌建電子產品教學工廠,新型學徒制的在校教學均在教學工廠展開。
(三)持續可行的現場操作
一是制定嚴謹合理的教學規化,集體備課、校企討論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案;二是授課內容跟著企業需求走,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現場實踐操作,課堂以外的練習也多是與技能實踐直接相關的知識點;三是實際教學改革所遇到的問題,隨時拿出來共同討論,根據企業崗位要求進行動態的變化和調整;四是專職轉崗,在教學改革期間,教學老師必須比學生提前適應新教學模式,保證帶領學生更快進入新教學方式的能力。
(四)長期演變的認知保證
1.充分理解和保證,企業需要的是具有優秀的執行能力和高效的學習能力的人。
企業需要人來產生效益,專人專崗是基本屬性。具有優秀的執行能力和高效的學習能力的人,就是企業需求的核心。普通高校傳統培養模式對次并沒有針對性訓練,我們以此為中心進行專業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2.充分理解和保證,學生渴望成為未來可期的有用的人。
用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目標和指標,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用國家職業技能認證制度,提升學生就業的高度;用日常的企業管理模式和制度,加快學生畢業后適應工作崗位的速度。
3.充分理解和保證,學習、傳承德技并修的工匠精神是新型學徒制改革成功的基石。
將以踏實肯干、精益求精為代表的工匠精神,加入課程設計和考核評價體系中,讓學生在學工結合中領悟工匠精神的內涵,提高學生對職業的敬畏感和責任感。通過校園宣傳活動加強學徒制的品牌建設,突出高職教育的專業特色以及追求,傳遞一種自強不息、精益求精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工匠精神滲透于高職教育的每一個角落,最終融入每個學生的心中。
4.充分理解和保證,教師的改革是新型學徒制落地的支柱。
專業全體教師與企業負責人達成一致共識,該專業組建的學徒制定向班的師資,全部具有雙師資質,來自企業、行業,或者具有一定年限的企業、行業背景。企業選派一線管理、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來校授課的比例,不低于專業轉任教師的25%。
5.充分理解和保證,豐富的教學資源是新型學徒制改革成功的有力支撐。
通過建立電子產品教學工廠、校內外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等,豐富專業教學資源。企業在寒暑假提供帶薪崗位,讓學生升級實踐條件。不斷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共同研發典型案例,編寫合作教材,構建共建、共享型教學資源庫。
6.充分理解和保證,人才培養方式改革是新型學徒制改革創新的起點。
“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是新時代對校企合作提出的新要求。學校將按照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實際,彈性管理學時、學分、學制,通過完善學籍管理、監督機制,實現以“育訓結合、工學交替、在崗培養”為特征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形式基于崗位需求,學生的專業精神和職業精神同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步提高,為畢業后的就業和擇業打下堅實的綜合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 潘珩,章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標準與模式.中國高校科技,2018(000)001:87.
[2] 鄒龍軍.新型學徒制與現代學徒制研究.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5).
[3] 周銘.淺談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的幾個問題.現代職業教育,2017(000)014:150.
[4] 任偉,于杰.企業新型學徒制下學徒(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職業·下旬,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