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安
后進生的轉化,的確是令人頭痛的事。轉變他們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班級的學風和整體成績。那該怎么辦?難道真的是朽木不可雕?答案是否定的。在此談談我個人轉化后進生的點滴做法。
一、深入了解,對癥施策
每當接任的新班級,師生關系生疏。自己對學生的喜好及表現毫無知曉,教育的方向也就不明確。因此,要先摸清他們的個人愛好和學習表現,只有從上屆班科任老師處了解、查看學生手冊的評語或者找學生談話,把搜集了解到的情況匯集成小冊,便于查詢;其次選擇談話的時間、地點,直接與對“問題生”對話 溝通。如:可以選擇在走廊與他們接觸,盡量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讓其無拘束地說出心里話。不僅而且還要主動與家長聯系了解情況,分析其子女的優缺點以及后進的原因,爭取他們的配合支持。
如:四年級的男生鐘某,他因身體缺陷,講話不流利,智力比同齡人差很多。但他有個優點就是見到老師主動問好,致敬!家長對他的穿著比較注重干凈整潔,這些信息透露出是正面的且對教育有利的。起初,雖然老師也會抽空對他進行補課,但因他知識遺漏太多學習起來也困難,老師也就慢慢地對他放棄。老師不給他表現的機會,那他在課堂上就無所事事。要不搞小動作鬧出動靜來影響同學學習,要不找理由上廁所方便,再后來發展到他隨便出入教室,老師也對他視而不見。
其家長對此也頗有微詞說:“雖然我的小孩智力比其他小孩笨,會影響班級以及老師的年度考評,但也要對他嚴格要求,按《小學生守則》規范他的行為。提出我的人在班上只要坐得住,成績多少無所謂。”
作為一個教育者應該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對他格外注意觀察,發現同學會恥笑他,說他“笨蛋”、“人才”等?他因此與同學不合群,常因小事吵架。此時,我把嘲笑他的同學找來,問他:“為什么嘲笑同學?這個同學說:“鐘某考試常常考零分,所以同學們都這樣叫他。”
我對他說:“誰想考零分?”
這個學生低下頭說:“誰也不想”。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接著說;“他考了這個成績,自己心里都難過。如今又被你們嘲笑,他的感受可想而知?”
他考了零分只是因為學習的悟性比你們差?要是你也被同學恥笑,你心里的感受又如何?他低頭說:“心里不好受”。
從今以后不能這樣嘲笑同學了,我們只有齊心協力幫助他愛護他,讓其進步,這才是我們關心愛護同學的責任。這個學生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走開了。
在課堂上我把這件事擺出來,讓同學們議論議論。班長站起來說:“鐘某同學,從一年級開始因為他的作業完成的差,學習成績又不好,老師經常批評他,慢慢地就把“笨蛋”、“ 人才”叫開了。我也覺得這樣叫不好,會傷害一個同學的自尊心。”
我因勢利導地對同學們說:“班長說得有沒有道理?”同學們都異口同聲的回答:“有”。倘若其他同學也這樣嘲笑自己好不好?“不好”,同學們肯定地回答。我與他們用商量的口氣說:“那就從今天開始,對鐘某同學我們不能再用嘲笑他的詞語說他”。全班同學齊聲說:“好”!
隨后幾天雖沒有再聽到有關嘲笑鐘某的現象,但班上同學也一般不與他玩。看到這種現象,我就召集班干部一同商量解決這個問題。班干部要以身作則,主動與之接觸、與他玩。我也和科任老師商議,為了把鐘某教育好達成一致的意見,改變忽視鐘某的教育方法。因此,老師都讓鐘某在課堂上有施展的機會,對他的學習要求降低。這樣得到老師“格外”地關照、同學的贊許,他的臉龐掛著笑容。鐘某得到表揚的多了,批評責備的聲音少了,同學們也樂與他玩。他也樂與同學接觸了,家長看到小孩的變化也終于露出滿意的笑容。
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在師生、家長耐心教育下以及鐘某自己的配合努力,他能與同學相處了,學習也比以前進步多了。課堂上會跟著同學們一起學習寫字,課外也會主動幫老師、同學做事。雖然成績不理想,但在文明禮貌、樂于助人等方面,表現得比其他同學都好。
二、協同教育,增加效力
教育不僅是雙方面對面交流,還要借助外力。譬如:通過家長、祖輩、同學等外力作用,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如:我曾教過一個五年級的學生郭某,學習中上、課余喜歡下象棋、在班上只有王某是他的對手,但王某又常常因下棋的事與他鬧別扭而不理他。郭某因此不愉快。他還有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他的爺爺在開學初就與我細說了他的生活毛病,一再懇求我要把他孫子的不良習慣轉變過來。
通過綜合了解,此生學習有潛力,做人陽光正直,在學校做事也不會拖沓,業余愛好就是喜歡下棋,唯一不足的是在家吃飯,要爺爺一口一口喂他吃,洗澡也要幫他洗澡。我私下找他談話,你爺爺年紀大了,自己也是一個小伙子,吃飯、洗澡等自己能完成的事應該自己做。你說是嗎?他有點難堪。這時我話鋒一轉相信你會改正不良生活習慣的,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我在班上讓他擔任學習科代表,以此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班上組織第二課堂下《象棋》活動,他和王某的表現異常熱烈。當他與對手王某對弈,同學圍的水泄不通,個個看的躍躍欲試,經過幾盤下來,最終郭某贏少輸多敗下陣來。他還想再下。我看時間不早了,總結了這次活動的得失,鼓勵他們要不怕失敗,但要從中總結經驗,向同學王某學習挑戰。
我找到王某與他交流,談談對郭某同學的看法。王某說:“他各方面都不錯,就是下棋常反棋,我就比較反感”。我肯定了他下棋的態度風格,也勸他一起幫助郭某。對此,我對郭某講了下棋要養成三思而行的習慣。下棋可看出人的性格,只要你在下棋時不反棋,誰也愿意與你下。他省悟到自己的不足,感到愧疚。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接觸,郭某的表現轉變明顯,科代表的責任心越來越強,作業能按時收齊;與同學下棋也逐步改變反棋的不良習慣;在家里吃飯、洗澡也不要他的爺爺幫了,而且做事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三、恩威并用,彰顯教育魅力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對學生要恩威并用,尤其是后進生更要特別關愛,多接近他們、多參與他們的活動。他們才會與你交心聽你的話,對他們的過錯,要委婉地指出,并幫其查找原因,促其改正,但對屢教不改的也要嚴厲的批評。對待學生,要根據各人的興趣愛好,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對他們的表現應見微知著,盡量做到多表揚少指責,有時哪怕是一句話、一支筆都會令他備受鼓舞終身難忘。學生的情感就會慢慢地升華,只要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教育的氛圍。“丑小鴨”也能變成白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