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冬雪
摘要:美育教學是當代教育的重要課題。教育學家凱洛夫曾說過,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質在于理解自然和社會的美,理解人與人的相互關系的美,在于以藝術眼光來認識周圍現實,也在于培養藝術上的美的創造力。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說過,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隨著新課標的不斷發展和推進,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與進步。因此,把美育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美育 ;語文教學;新課標
一、挖掘語文教材,給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本身就包含著很多美育的素材。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很多描寫自然風景文章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1]例如,在學習《錫林郭勒大草原》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通過語文書中的插圖文字,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壯麗山河的美好風景。從而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給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同時,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描寫自然風景的文章不僅文筆優美而且還傳遞出來一定的人生哲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對文章的解讀,讓學生學到一定的道理,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例如,在學習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針對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進行認真的解讀。讓學生通過詩句描寫的意境以及教科書中的插圖認識到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過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書中不僅蘊含著道德修養還包括著社會美德。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反映了社會當中問題的文章。現在很多學生在家長的溺愛之下,常常會表現出一些不好的性格特征,例如,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不考慮他人感受等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類似文章的教學內容就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逐漸學會為他人著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2]而通過像《司馬光砸缸》,《只有一個地球》之類的課文就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去進行科學知識探究的欲望,從而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古詩文領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使他們在優秀品格的影響下不斷地完善自己。
二、通過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1.導入情境,追求美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創設好情境。只有讓他們入情入境才 能激發他們愛美,尋美的情感,以至與作者同享境中的美。在講授《黃山奇石》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課本中描述的黃山奇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黃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學生根據所觀看的優美景象,不僅可以更充分地理解課文中的知識,同時又能夠直觀欣賞這樣的美景,這樣就能夠逐步形成對自然美景的審美能力。如講《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我找到了圓明園復刻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把學生一下帶回到了我國這一建筑瑰寶之中。使學生陶醉于美境中,從而產生熱愛美,追求美的情感。 同時,要讓語文課堂上綻放美麗,對教師的語言也有特殊的要求。除最基本的要求規范性、準確性外,同時要求有情感性、形象性、生動性。教師要把課文的情感傳遞好,先要理解體驗,進入角色,調動自己知識和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作品中的情感最有效的傳遞給學生,把學生領進作品所描述的藝術境界中去。
2、咬文嚼字,欣賞美
語言構成作品的材料,作者用語言描繪景物,表達情感。語言一經作者巧妙的安排和精心的錘煉,就具有一種神奇的振奮人心的力量。教學中,我們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學習作者巧妙的構思,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受去感受美、欣賞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可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往上爬時,首先讓學生找出動詞(觸,巴,貼)除了可以用這些詞 還可以用哪些詞代替(摸,粘等)通過引導比較品評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詞的分寸感;描寫的形象感。發現了作者用詞的美。
3、展開想象,表演美
編者嚴謹挑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深透的意蘊,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鼓勵學生以自己新的創意去表演,學生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獲得新的啟示。如我在教學《小蝴蝶花》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后,能初步形成對故事的整體感知,但對文中精當的詞、句和富有個性的語言還不可能有所領悟;能模糊地感知小蝴蝶花的情感變化,但還不能真正領悟變化的原因。這樣,就要抓住小蝴蝶花三次所說的語言,體會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以及原因。讓學生扮演課文中角色,為角色設計臺詞,在實踐中積累語言,在應用中提高語言能力。表演中,孩子們特別活躍,努力地表現出小蝴蝶花在草叢的驕傲,以及后來到花園中的頭昏目眩,自餒,直到聽了孩子的話心情舒暢,在一次次的表演中產生對美的共鳴。
學生從感受到課文中的美到表演它,創造它,這是同學們思想感情的升華,是同學們創造能力的顯現。美的鑒賞和美的創造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時,受到作品美的熏陶。經過感受美和鑒賞美的活動,在心靈深處自然產生強烈的向往。因此,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創造美的欲望,指導其發揮創造性想象,進行創造美的嘗試,讓語文課堂美麗綻放。
參考文獻
[1]姚瓊蘭.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美育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21).47,49.
[2]潘桂麗.試論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散文百家,2020,(2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