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紅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情景教學法逐步走上教育舞臺,成為教育領域的新寵。情景教學不僅能夠切身增加學生的參與感,也能夠更為實際地減少學生與課堂所授知識的距離感。這種教學方法在小學科學領域所其作用尤為重要,由于小學科學教育課程體制的特殊性與時間節點的啟蒙性,使得情景教學合理運用的必要性尤為突出。本文將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其應對策略加以探討,旨在充分發揮科學教育優勢。
關鍵詞:情景教學;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用
引言:當今教育社會已經不能只滿足于知識層面的傳授,而更應偏向于學生興趣的引導與思維的啟蒙。所以情景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不僅能夠有效改善課堂氛圍,也能夠促進學生發掘其自主學習能力。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以介紹簡單科學知識為主,所以情景教學模式更有助于學生建立科學學習體系,實現思維的有效引導。所以,完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是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應該落實教學體制模式的改革,緊跟時代的步伐,從而真正做到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1. 固有教學模式難以改變,弱化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模式大多是延續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傳授,由于所教知識的簡單普遍性導致教師認為固有教學模式便可滿足教學要求,所以沒有及時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課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沒有個人的獨立思考與理解,這無疑是學生課上主體地位的弱化,不利于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
2. 情景教學運用欠缺,難以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
情景教學的合理運用是課堂內容實現有效傳授的前提與基礎。但現如今大多小學科學教育的情境教學模式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教學漏洞,難以實現合理運用,這就導致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不高,難以提起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科學思想的啟蒙以及后期的自我發展。
3. 強調應試教育為主,缺乏情景教學延伸擴展
大多數小學科學教育中強調的主題仍舊是應試考試,其來源主體還是考試大綱,情景教學對于一些延伸知識的擴展并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這種滿足現狀的教學模式無疑存在很大的弊端,將直接導致學生思維固化,學習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無法打下堅實的科學學習基礎,不利于更高層次科學知識的積累與學習。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
1. 創設科學實驗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科學是通過實驗打造積累而成的一門學科,所以,強化實驗情景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尤為重要,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融入課堂參與到其中,更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育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更好的吸收接納知識,實現他們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在進行小學科學《微小世界》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教具放大鏡進行一系列的原理性試驗,讓學生們在實驗源頭主觀感受到知識理論與原理,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2. 運用高科技教學工具,物化學生直觀感受
科學是永無止境的,而教授科學的工具更應該是不斷革新的。所以在小學科學教育課堂教育工作者應該合理運用高科技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技術等物化學生的直觀感受,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培育其核心科學素養。
例如,在進行小學科學《物質的變化》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多媒體動畫技術向學生們展示了不同的物質變化以及由于外界條件改變而導致的物態變化,物化學生直觀感受的同時促進了他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提升,發掘了他們的科學素養。
3. 打造問題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良好的學習知識途徑,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該注重問題情境的打造,讓學生從個人角度出發,自主進行知識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進行小學科學《宇宙》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先自主進行單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記錄下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先展開頭腦風暴,然后對于他們集中存在的問題我再進行講解引導,這種教學方式培育了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與自主學習意識,是對他們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結束語
情景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永無止境,這不僅是教育現狀的客觀要求,也是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責任。學校和社會更應該重視起教學體制模式的更新換代,響應時代的號召,遵循國家的政策,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馮玉榮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4)。
[2]尹梅花 形象生動、直逼科學本質,讓科學更具科學味——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例談[J].學周刊,2017(18)。
[3]伊西福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