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莉
摘 ?要:音樂鑒賞能力是當前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工作,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音樂是學生各項音樂能力培養的基礎階段,在該階段如果能夠重視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益處。故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培養策略展開探究,望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有一定指導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鑒賞能力
小學是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音樂教師未能在教學中意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目前,小學音樂教育主要以啟蒙教學為主,音樂教材提供的內容都是較為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音樂素養上起著重要作用。音樂鑒賞能力是指學生基礎樂理知識和感知音樂樂趣等較為系統化的音樂能力,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音樂知識、感官能力等品味音樂中傳達的情緒、傳遞的意義等。
一、引入素材,拓展音樂鑒賞視野
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還是處于很基礎的階段,他們無法和那些音樂素養較高的成年人一樣具備較高的心理認知水平,內化音樂感受對小學生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給予他們更多外部音樂刺激是較好的教學方式。音樂教材中蘊含著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教師不妨先讓學生在聆聽中領略不同音樂的魅力,再不斷提升鑒賞能力。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校園節拍》的教學時,該單元是關于校園音樂的相關內容,主要內容包括《乒乓變奏曲》《溜冰圓舞曲》《拍皮球——兒童在游戲》等,整體音樂風格活潑。教師教學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想想自己玩游戲,做運動時的感覺,然后播放以上音樂,帶動學生的情緒,待學生聆聽完畢后再詢問其感受。當然在分析音樂時,教師可以先做指導,讓學生掌握分析方向和角度,如是歡快還是悲傷?是何種風格的音樂?鼓勵并肯定學生的表達,激發其聆聽興趣等。
聆聽優秀的音樂作品是開啟音樂鑒賞能力的基礎。學生要先學會品味優秀的音樂作品,在不斷的聆聽中養成一種樂感,才能逐漸感悟到不同音樂的美好和區別。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音樂教學內容都是經過千篩萬選的,符合小學生心理認知水平的,聆聽教材中的音樂是一種主動行為,對于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鼓勵想象,增加欣賞鑒賞深度
音樂是比較高尚的聽覺藝術,人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需要調動視覺功能,然后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鑒賞音樂需要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音色、節奏、力度等,在該過程中學生需要體驗音樂、理解音樂。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啟動自己的感知能力,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進行《飛翔的翅膀》教學時,該單元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想象色彩,非常符合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特點。故建議在教學時,教師就要做到打破傳統音樂課堂陳舊的教學模式,解放孩子們的天性,大膽想象在音樂播放時自己就是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小鳥、天鵝、云雀等,仿佛自己已經插上了一雙翅膀。隨著音樂不停舞動,輕盈的、歡愉的,內心又浮起何種感受?感受音樂中的魅力和作者的靈感等。
想象力是大腦形象思維的充分展現,音樂是啟發小學生想象力的重要利器。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學生思考想象的角色,有助于學生不斷去深化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能增加學生的音樂鑒賞深度。
三、引導創新,加強鑒賞個性程度
音樂本身是音樂家們思維、情感等濃縮的優秀作品,體現了其個性和個人對生活的感受等。小學生要想創作出優秀的音樂作品可能還比較困難,但是可以鼓勵學生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對于培養他們鑒賞個性和態度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進行《鼓樂傳情》的教學時,該章節主要是鼓曲,包括非洲鼓曲、歌曲《巴魯瓦》等,體現著滿滿的異域風情,節奏鮮明,是具有較強個性的音樂作品。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欣賞該曲目時,嘗試不同風格的音樂會有什么區別?以上樂曲本身是較為簡單的旋律,如果改為鋼琴版或小提琴版會不會有不同感覺?部分樂理知識較為豐富的學生,還可以在原曲的基礎上自己嘗試譜曲,再擊鼓看看效果等。
鼓勵學生自我創作是對他們音樂能力提升的最大幫助。學生需要調動他們自身的音樂知識,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也是對原樂曲具備較深刻的基礎上才能完成新的創作等。該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音樂個性,促進其深度音樂鑒賞能力的養成。
總之,小學音樂是小學生養成基本音樂能力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培養其音樂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和音樂素質等還處于非常基礎的時期,故教學時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本文認為以優秀的音樂作品作為教學素材、鼓勵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不斷加深鑒賞能力是較可取的方法,小學生的音樂教材內容就是很好的可取之材,在該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音樂想象和創新音樂作品,是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較好方法。
參考文獻:
[1]付招娣.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實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2):816.
[2]靳丁玲.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外交流,2019(15):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