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萌
摘要:在音樂專業教育教學中,視唱練耳是重要科目,通過教師對學生們系統化教學,能從讀譜唱譜階段開始,逐漸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們音樂聽覺與記憶能力,進而才能保證學生們有較強的音樂基礎。對此,各大本科院校對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引起重視,依據教學現狀,可針對不足地方細化處理,選擇教學路徑創新方式,鼓勵學生們自主學習,遵循“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教學原則,充分意識到只有學生對視唱練耳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才能自主參與課堂教學中,降低師生教、學難度,從而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關鍵詞:本科院校? 視唱練耳? 教學改革?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8-0089-03
基于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各領域在創新發展階段均加大對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在此條件下,各地區本科院校在教學理念方面發生相應改變,目的是能對學生們學習與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尤其是在音樂學科教學階段,院校自身給予大力支持,并加大教師隊伍培訓力度,保證教學改革基礎條件充足性,全面推廣視唱練耳教學課程,不再單一化地對學科知識應試教學,能明確教學目標與核心,在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具備充足條件,強調學生學科素養與和綜合能力提升必要性,充分說明地方本科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重要性。
一、內蒙古地區本科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樂感
關于視唱練耳課程開展,各本科院校在教學前期就已經結合以往教學實況展開細致化的探究,目的就是能對教學現狀充分掌握,在課程教學階段以增強學生音樂基礎為前提,能正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重要作用。對此,在日常教學階段,教師自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能在教學方式方面合理創新,注重基礎知識與實踐訓練綜合教學,一方面,便于學生們對基礎知識全面性理解與掌握,為后續實踐訓練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以實踐訓練為重點,對基礎知識拓展教學,培養學生鑒賞能力與綜合素質。
例如:受新形勢發展條件影響,內蒙古地區本科院校對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引起重視,并在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重新定位視唱練耳教學,以培養學生記憶力、聽辨能力、感知能力、識譜能力等為核心,積極響應國家教育號召,在新型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努力,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同時,地方本科院校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從而促進本科院校與學生共同發展。
(二)拓展學生知識領域
經內蒙古地區本科院校對視唱練耳教學改革工作全面性開展,在實踐教學階段發揮重要作用,每位學生學習需求均得到良好滿足,院校在教學改革階段有明確目標與核心,而不是為了創新而盲目隨從,改革階段充分考慮到視唱練耳課程教學與其他學科存在的密切關系,要在教學階段拓展教學范圍與影響領域,學生們的思維不受限制,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們大膽表達,便于教師對學生實況全面性掌握,能為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調整等提供重要條件。比如視唱練耳課程是金字塔的低端,而金字塔頂端則是視唱練耳專業上升高峰,保證金字塔高峰與低端面積正比關系,隨著金字塔低端面積逐漸擴大,金字塔基礎更扎實,才能提升金字塔建設高度。以這種方式充分了解視唱練耳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關系,需在教學改革階段能引起本科院校重視。
在此基礎上,充分說明視唱練耳教學重要性與影響性,在音樂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必要前提,在創新中對各科知識融合,與其它專業課程相互融合,為學生音樂學習能力提升提供基礎條件,視唱練耳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保證學生們對視唱練耳教學知識直觀化學習,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增強學生思維能力。
(三)傳承民族音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各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音樂”,各民族文化隨著時代發展向前,而音樂則受到巨大影響,隨著各民族文化傳承而流傳。基于教育改革背景下,視唱練耳教學模式需不斷創新,在內蒙古地區本科院校高度重視下,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發生巨大變化,選擇多元化教學方式,既能對視唱練耳知識全面性教學,又能對各民族文化有效傳承,借助古代優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討論、研究、欣賞等,實現本科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預期目標,在各民族文化弘揚與傳承方面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二、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核心內容
(一)合理選擇、創編教材
結合當前地方本科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實況探究,會以現有課本為教學基礎,部分教師依據“必須、夠用”創新原則,能獨立進行課程內容篩選、撰寫等工作,在創新初期會把教學內容合理取舍,能對課程“繁難偏重”、缺乏實用性的知識有效刪除,重新設計教學內容,總結日常教學階段學生們真正的需求,以中外民歌、代表性音樂作品等為教材主線,也會以團隊或個人的形式創編教材,以適應日常教學。
例如:關于中外民歌為教學重點知識,不單單分析民族精神文化源泉是民族音樂,要針對學生們的學習需求與教學實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民歌,真實記錄與反映人民以往的生活,最能直觀化地體現民族精神。當然,在中外民歌教學階段,可劃分地域、省份、民族、民歌特點等教學,符合教學改革條件下本科院校目前的教學要求,豐富視唱練耳教材內容,增強視唱練耳美育教學功能。
(二)創設視唱練耳教學內容
在以往教學階段,本科院校會以不同調式調性為視唱練耳分章教學依據,也是教學改革階段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首先,強調傳統教學內容中的具體問題,考慮不同問題發生具體原因,如:唱音不準、和弦困難、讀譜速度慢等,有目的性地創設教學內容與教學課時,既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問題探究與解決方面,又能在問題探究階段鼓勵學生們打開思維,選擇適合的曲目不斷練習,有效增強學生學科能力與素養。
例如:教師對教學內容合理安排,以分段教學方式對具體問題合理化解決,要讓學生們對各項問題及時地發現,還需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中,每位學生能從不同角度出發,闡述自身觀點與建議,增強學生課堂教學主體意識,隨著學生基礎能力增強,可適當加快教學進度與增加教學內容難度,激發學生們探究欲望,先掌握不同節拍的強弱,再細化音樂節奏型強弱變化,把每個音符之間的關系均能細化教學,保證課堂教學力度值,從而便于學生們對音樂知識學習掌握科學方法。
(三)多元化視唱練耳教學方法
在以往教學階段,本科原來對視唱練耳知識教學,是設計“聽賞、記憶、分析、表演”四個階段,選擇視唱條目后,以聽覺、視覺入手,播放視頻、音頻,讓學生直接接受作品內容、特色、風格等。但是視唱練耳教學內容核心目的是對各類知識綜合教學,需在教學階段深度探究內容,讓學生有一個從了解到掌握的過程,才能保證學生們思維不斷創新,不受傳統模式禁錮,自主探究與學習意識、能力逐漸增強,其中就包括對教學過程簡化處理,如果因教學內容分配不合理,教師教學會占用課堂大部分時間,那么學生們思維能力培養不到位,缺乏對學生們音樂實踐能力的鍛煉,建議采用“舞臺+講臺”教學模式,使基礎知識與表演有效融合,鼓勵每位學生自主參與,調動學生積極性,把課堂交給學生們自由處理,為學生營創自由、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們思想意識、實踐能力等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才能保證整體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四)重視課堂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不單單是教師對學生們課堂表現綜合評價,而且還能增強師生互動性,選擇師生互評方式,便于老師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實際問題上給學生帶來有效幫助,不再單一化地根據“考試成績”對學生們分類教學,遵循“相互平等”評價原則,鼓勵學生們能大膽地說出教師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教學時間與實踐時間的比例劃分、教師與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互動性、教學氛圍營造等等,教師可全面性地掌握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并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內容整合,匯報到本科院校管理層中,得到本科院校支持與鼓勵,在視唱練耳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此外,也可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以分組演出形式為主,讓學生們自由選擇單聲部視唱、多聲部視唱、綜合型視唱等表演形式,目的是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由各小組的學生對演出小組或演出者科學評審,每位評審學生均能說出自己的審批理由,讓學生們在相互評價與指導中增強學科能力,教師則成為參與者,詳細考察每位學生課堂上的具體表現,掌握學生們的優勢與不足,為日后教學模式多樣化創新、科學評價等提供參考依據。
三、內蒙古地區本科院校視唱練耳多元化教學改革策略
(一)師生教、學目標明確,全面性掌握學習技能
從內蒙古地區本科院校教學角度分析,開展視唱練耳課堂教學活動,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科專業能力,借助教學改革,以“練耳”為教學基礎,大膽“張開嘴巴”練習,會聽、會唱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建議在“練耳”教學中引起重視,能對傳統教學方式中所存在的問題詳細探究與科學化解決,其中就包括教學環境營創。
首先,維護師生良好關系,選擇教學活動形式,能放松學生們的心情,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在活動中掌握學習內容與要點,再加上教師對學生自主能力力度培養,借助“藝教論壇”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在特殊教學氛圍中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每位學生均被教師關注與引導,保證學生們充分感受教師的愛護;其次,各校領導重視教師培訓,定期為教師人員提供進修機會,有助于優化教師教學理念,能對新穎教學方式引進,實況考慮學生們的學習需求與綜合素養;最后,本科院校在視唱練耳多元化教學改革中給予大力支持,創設獨立化視唱練耳教室、組建專業化教師隊伍、借助多媒體教學等,這些均能提升視唱練耳改革教學效果。
(二)加強聽力訓練力度,提升學生音準能力
對視唱練耳教學模式創新,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們綜合能力,一方面,改進視唱練耳傳統化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引進新元素,注重創新與融合發展。通常情況下,學生們對視唱練耳知識學習,是以聽、唱同時教學這種方式為主,缺乏實踐練習,導致學生們雖然對基礎知識合理掌握,但是在實踐中因基礎能力不足,依然無法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對此,需在教學改革階段也能對傳統化教學模式創新引起重視,要突出“實際訓練”對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知識的影響性,以聽力訓練為基礎要求,保證學生們的音準水平不斷提升。對此,在日常教學階段,可借助多媒體實際訓練教學,讓學生們對音樂作品反復探究,結合音頻、視頻等加深學生印象,再重點訓練學生聽力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聽力。
(三)借助優秀作品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練耳”是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核心內容之一,需在教學改革階段引起教師重視,建議在課堂教學階段選擇優秀作品欣賞教學,保證每位學生均可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們思維受影響,能打開禁錮,從不同角度出發,抒發自己的觀點,教師則對基礎知識與欣賞教學時間合理安排,不能一味地強調基礎知識教學或欣賞教學,只有兩種充分融合,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不同作品均有不同的風格與特點,建議隨著學生鑒賞能力提升,在作品風格、表達形式等方面多元化處理,目的是影響學生綜合素養,能在不同優秀作品中產生不同情感,要學生們自己深入體會,遵循“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拓展到各種樂器教學中,為學生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四、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探究,能了解到地方本科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重要性,既能增強學生樂感,又可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并對民族文化弘揚與傳承。同時,在教學改革階段,院校及教師能對視唱練耳課核心內容全面了解與掌握,遵循“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教學原則,保證師生教、學目標明確,全面性掌握學習技能,加強聽力訓練力度,提升學生音準水平,借助優秀作品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促進本科院校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佟殷.視唱練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當代音樂,2021(04):36-38.
[2]王芳.關于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教學手段探索[J].藝術評鑒,2021(06):82-84.
[3]孫強,王婷婷.“互聯網+”下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建議[J].大眾文藝,2020(20):169-170.
[4]石碩.信息時代背景下視唱練耳教學研究[J].當代音樂,2020(0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