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梅
摘要:在新課改的發展背景之下,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創新和改變,單一的知識講解已經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學習成績已經不能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更應該注重的是培養其具備專業的學科素養和良好的思維。基于此,各個學科都在進行教學方向的調整,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而言,借助微課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限度挖掘學科教學價值,促使學生全方位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微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引言:
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階段,此時塑造的學習習慣和身心素養對于其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微課是一種將現代化科學技術應用于知識講解的教學方式,這種方法打破了傳統模式的限制,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完善課堂內容,充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將其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內容,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文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展開探討,深度分析微課的教學價值,提出幾點創新的教學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學行業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想要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應該對如今的教學現狀深度分析。首先,分配給信息技術教學的時間不夠充足。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安排到主科的教學當中,對于不參與高考的學科缺乏一定的重視程度,這樣的思想也會使得學生對待信息技術知識學習不夠投入,難以產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用實際行動影響學生,使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積極參與信息技術知識學習。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不適用于各個知識教學,面對時代的發展,教師更應該創新教學策略,引進微課,用于解決教學難題,轉化文字內容,生動的視頻更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教學范圍的拓展,立足于長遠發展的視角,不再將信息技術教學范圍局限于課堂之上,更落實到課前、課后等多個環節,帶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其感受到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成就感,深化高中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1]。
二、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價值
微課時代發展的產物,無論從教學價值還是實踐意義等多個方面都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合理應用微課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科作用,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且應用的時間較為靈活,一般的視頻長度都在十分鐘之內,這樣的長度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出足夠的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高度概括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其精準把握課堂重點。其次,微課的教學形式較為新穎,相比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微課的內容豐富,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信息技術融合其中更有助于他們理解學科知識,了解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途徑。最后,微課的可操作性較較強,其教學范圍并不局限于課堂當中,在課前和課后學生也可以獨立觀看,不受時間和地點等因素的限制,幫助學生隨時隨地鞏固信息技術知識,更促進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2]。
三、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明顯,教師常常沿用著傳統的教學經驗,將教學重點放在完成教學任務之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長期處于這種學習環境下也無法使其感受到信息技術知識的豐富多彩,只是跟著教師的思路盲目完成學科內容,缺乏實質性的教學價值。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創設教學情境,將先進的技術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當中,幫助他們合理轉化學科知識,塑造立體化的思維,不再將眼光局限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之上,更能夠在生動的影像、音頻當中樹立正確的學科認知,感受到信息與技術的趣味性,在興趣的引導下完成探究任務,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和長遠的目光。
比如,在進行浙教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學習過程中,本節課的重點任務是了解電腦的發展歷史,知道電腦的分類和使用價值,明確我國的計算機發展進程,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其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性。基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微課內容,搜集電腦的發展歷史,展示不同種電腦的圖片,利用微課創建良好的學習情境,帶領學生走進信息技術的世界,感受到計算機發展的網絡化、智能化和微型化。學生在微課構建的學習情境當中更能逐漸深化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為下節課《計算機的組成》打好基礎,清晰觀看到計算機的各個硬件部位,形成立體化的信息技術知識思維[3]。
(二)豐富教學內容,注重知識整合形式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相比于小學、初中等階段,對于學習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但是受到自身年齡和學習壓力等外界因素的影響,還是容易產生巨大的學習壓力,阻礙正確心理狀態的形成,在高中的學習期間表現的動力不足。此時,教師應該意識到創新教學策略的重要性,借助微課不斷豐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內容,轉變教學的切入點,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使其對信息技術學科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信息技術當中本就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性知識和實踐性理論,單一地灌輸式教學逐漸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局限了他們的思維發展,結合微課整合信息技術知識,在創新的氛圍當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帶著興趣和疑問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潛移默化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學科素養。并且,受到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生活環境、計算機操作水平和思維發展等情況各不相同,在進行同一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同的能力差異,教師在整合微課、豐富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也應該實施任務習題的個性化分配,盡量設計一些探究性較強的任務,逐漸減小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實現微課的針對性教學[4]。
比如,在進行浙教版《數據的輸入與單元格的操作》的學習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帶領學生掌握對單元格的操作流程,能夠完成的數據的輸入、修改和刪除,并能根據單元格的選定內容完成編輯。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新建工作簿的方法,在設計本節課的微課時,教師可以預留一部分時間帶領學生溫故知新,以便引出“數據的輸入與單元格的操作”正課學習,通過搜集網絡資源,設計更多豐富的知識表達方式,帶領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在個性化的探究任務中實現個人的學科價值,發揮集體學習作用,促進信息技術知識的整合與消化。
(三)拓展教學范圍,利用微課鞏固知識
在進行高中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還應該把握好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課上的時間講解信息與技術學科知識,同時拓展課前和課后的教學范圍,利用微課預習、鞏固所學知識,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和實踐意義,帶領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深化學科思想。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才能發揮微課的最大作用,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思想,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求,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在微課當中融入更多生活化的情節,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科認知,感受到信息技術的發展價值[5]。
比如,在進行浙教版《建立圖表》的學習時,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帶領學生認識圖表的基本樣式,掌握圖表的編輯方法,完成圖表的修飾。在正式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短視頻帶領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所掌握,為其預留課前預習任務,共同復習有關折線圖、柱形圖等數據的表現形式,便于學生構建學科思維,感受到知識之間的互通性。進而設計生活化的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共同完成有關“超市里的雪糕種類分布”圖表制作,大家各司其職,邊觀看微課內容邊完善自己的實踐成果,在集體的氛圍當中學習到更多豐富的知識,感受到信息技術內容與生活的緊密相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具有多種實踐途徑,良好的信息技術水平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言意義深遠,扎實的信息技術技能也使其更易于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環境。微課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在提升教學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和微課的教學價值,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積極探索,尋求更多創新的學習策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成焱光.論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新教育,2020(35):24-25.
[2]鐘志祥.基于微課的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36.
[3]倪正.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20(12):64.
[4]歐陽思聰.高效利用微課實施高中信息技術“動學融合”[J].文理導航(中旬),2020(11):77+79.
[5]凌雨初.讓課堂充滿活力——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發明與創新(中學生),2020(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