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亮亮
摘要:長期以來,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認為數學知識不好學,不容易理解等。再加上教師讓學生大量做題,學生學習興趣逐漸降低。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心,生活化教學理念逐漸被大家熟知并科學應用,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還在無形中緩解了以上所述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本文就個人教學實踐談談具體做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數學;素質教育
“生活即教育。”將生活化教學引入數學教學,無論對學生學習還是教師教學均有重要現實意義。然而,就相關研究發現,雖然生活化教學具有較好的教學優勢,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個別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法的使用還存在不恰當之處。接下來,本文就簡單闡述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策略,旨在真正實現生活教學價值,構建高效課堂。
一、新課導入生活化
新課導入是新課教學的第一步,創設生動形象或具有趣味性的新課導入,不僅能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還能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繼而為接下來的知識講解奠定良好基礎。但就當前初中數學新課導入情況來看,由于受長時間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師并沒有深刻認識到課堂導入對學生學習成效提升的重要性,多以傳統生硬、術語較強的方式引入新課,導致課堂教學第一步就成為敗筆。鑒于此,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如立足教學內容引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開展新課,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讓學生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染,讓學生自然而然投身于新課的學習之中。
如在初中數學浙教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中,本節課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能夠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并能用統計圖來描述相關數據。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統計、調查、分析的過程中,我便在新課導入環節引入了一系列生活事件,希望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順利導入新課。如這樣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班級里有多少名同學的身高在160cm-165cm中呢?”由于這一話題學生們的現實生活十分貼近,大家的好奇心還是很強的,大家各自闡述著自己的身高。隨后我又問:“那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要進行統計調查,接下來我們請各小組學生一一測量身高,并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吧。”如此一來,不僅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問題探究生活化
傳統式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的教學情況。這種教學模式的存在,不僅不利于學生課上學習質量的提升,還影響了學生思維品質及解決能力的提升。面對這種教學背景,合理科學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問題探究生活化,既是課堂教學的需求,也是積極落實新課改的需求。我相信通過結合學生身邊“鮮活”的生活創設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體驗探究者的樂趣,還能啟迪學生思維,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最終實現雙贏教學效果。
以初中數學浙教版“扇形統計圖”教學來說,本節課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在進一步認識與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基礎上,能夠從統計圖中讀出一些必要的信息,并做出一定的數據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有效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我便立足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創設了以下問題情境。首先為學生呈現一張來自某初中某學生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圖,然后引導學生看圖,并鼓勵學生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這名同學每天需要幾個小時完成課后作業?(2)你認為這名同學的作息時間安排是否合理?請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3)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作息時間安排,并思考與這名同學有哪些不同?請總結歸納一個合理化的作息時間。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大家的溝通欲望是非常強烈的,因為這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存在極大的聯系。如有的學生這樣說:“這名同學每天需要花費3個小時來完成課后作業,我認為壓力太大了,基本沒有時間去運動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我認為這種時間安排不合理。”等學生們闡述結束后,我再引領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由此,通過將問題探究生活化,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了解,還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繼而實現一舉雙贏教學成效。
三、課后練習生活化
課后練習是教師對學生課上所學知識進行檢測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幫助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就當前初中數學課后練習來看,初中數學教師并沒有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出題,而是以傳統思維出題,導致學生解題過程極為枯燥、乏味。而將課后練習生活化,不僅創新了以往作業習題出題方式,讓學生主動積極解題,還在無形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親切感與熟悉感,讓學生解題更加投入,提升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如在初中數學浙教版“一元一次方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現實問題,我便設計了一道生活化課后作業讓學生去完成。某學校語文老師將一些圖書分給了五(一)班學生閱讀,假如每人分3本,則剩余20本;假如每人分4本,則還缺少25本。請問這個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這批書一共有多少本?通過設計生活化的課后作業,希望大家能真正立足給予條件列出方程,檢測學生的課上學習成果,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是當下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意義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切記“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教學形式的出現,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反而還影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因此,廣大一線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在日后教學中真正構建有效生活化教學,首先要更新自身教學理念,其次提升自身教學專業水平,最后在確保生活化教學情境科學、合適的基礎上更好引導學生學習。如此一來,不僅避免了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還讓生活化教學價值發揮到極致,推動學生更好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娟麗.生本理念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0):106-107.
[2]張東明.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2):63-64.
[3]劉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化情境創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7):36-37.
[4]張翔.基于興趣培養的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6):28-29.
[5]高麗.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