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為主要方向進行探討,分別對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和特點進行簡要介紹,最后探討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重點,望對相關工作者起到參考借鑒意義。
【關鍵詞】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運用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穩定性和強度較高,可以有效的將地震、火災等災害的損傷率降至最低。但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施工中需要非常嚴謹,否則就難以達到最高質量。對此,就需要對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討論。
1、鋼筋混凝土結構概述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由鋼筋和混凝土為主要材料,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混凝土結構的抗壓性都能滿足要求,部分抗壓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荷載的影響,致使拉應力出現變化,進而出現各種病害問題,如裂縫、位移登現象。特別是梁、板混凝土結構,不僅不能提高建筑工程質量,而且還會降低工程的穩定性。而將鋼筋材料融入到混凝土中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利用鋼筋材料的抗壓性提高混凝土的抗壓性,促使結構的整體性能得到提高。
2、鋼筋混凝土施工特點
2.1復雜化特點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較為復雜,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實際過程中為了保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就需要根據實際環境做出分析和研究,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措施,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但是施工中存在不確定因素,很容易出現風險,致使原本的管控措施不得不做出調整,這就使得工程的復雜性大大提高。除此之外,由于涉及環節較多,較為復雜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出現質量問題,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控制,那么則會使得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受到損壞,進而降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性能,整體的安全性也會大大降低。
2.2易變形
混凝土澆筑是鋼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部分,為了保障質量就需要借助模板或是通過搭設臨時支架來支撐澆筑。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模板或是臨時搭設的支撐架會因為荷載的變化而發生該邊,如果不能保證模板或臨時支架的穩固性,澆筑結構形態會隨著支撐結構的變化而改變,原有結構變形,影響受力效果。
2.3易出現碳化反映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易出現碳化反映,主要在攪拌和澆筑環節。具體來書,建筑工程是一項較大的項目,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這時在攪拌和施工環節會存在二氧化碳滲入的情況,與內部材料產生化學反映,這時就會產生多余的水分和碳酸鈣等雜質,即碳化現象。一旦出現碳化現象,混凝土結構也會受到影響,如裂縫問題等。
3、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要點
3.1模板工程
在模板施工環節中,必須要嚴格的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制作,特別是九夾起板和木方材料,需要相關工作者對施工圖標的尺寸進行標注。應分以下幾個部分開展:首先,在安裝前,還應該明確柱模內邊線和支模控制線柱底的外圍信息。在加固支模施工前,還需要將腳手鋼管設置成井字形,并進行矯正和調整。其次,在梁、板模板的安裝施工環節,還需要在柱上彈出水平線和梁位線。并且在搭設模板支架時,必須要基于梁的相對位置,保證搭設的可想而和合理性。通常情況下鋪設的木墊板應為50mm,支撐立桿時還需要保持800-1000mm的距離,水平橫桿間則需要保持1500-1800mm的距離;底部掃地桿與地面距離還需要在200mm左右,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受力體系的完整性。再次,在施工還需要根據工程的實際狀況架設斜撐,以此提高排架的穩定性。通常情況下規定橫楞的間距為300-500mm。在梁側模安裝施工中,還需要在困扎后調整鋼筋,待通過驗收后再做進一步的加固處理。最后,模板拆除,在這一環節中需要根據混凝土的實際狀況確定拆模時間。可以通過混凝土同條件試塊的方式來確定試驗結果。
3.2鋼筋工程施工
在這一環節的施工中主要分為兩個關鍵部分,即鋼筋的綁扎連接和焊接連接。首先,在鋼筋的綁扎連接中,應分段綁扎前、綁扎施工兩個階段。在鋼筋綁扎前首先就應該確定鋼筋的種類和數量,保證符合工程的基本需求和質量要求;在綁扎施工過程中,應使用鐵絲對鋼筋進行固定,讓鋼筋接頭位置處于最大彎矩初。圖1 為常見困扎方式。同時還需要在鋼筋和模板間設置墊層,從而全方位滿足工程的涉及要求。對于雙層鋼筋網的綁扎施工中,還需要線設置鋼筋撐腳,最大程度的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性;其次,焊接連接,在焊接連接施工中,需要在墊板、幫條或者時形成焊縫處引弧,不得造成主筋損傷。在鋼筋搭接焊或是幫條焊施工中,盡量采用雙面焊接,如若無法使用雙面焊接時可采用單面焊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幫條焊接,那么就需要保證幫條的牌號與主筋一致,或是低一個牌號。通常來說幫條焊接時要與主筋面保持2-5mm的距離。
3.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框架施工,框架施工是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利用混凝土級配的水泥砂漿做好柱底的接漿處理,如果其高度大于4m,則需要在中部設置搗孔洞。但是在柱頂的位置,如梁結構會受到梁主筋的影響在柱頂交叉,這就會大大降低混凝土施工的效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則可以在梁底500mm處澆筑振搗孔,或者是在混凝土澆筑下方的平面綁扎梁板鋼筋。在開始下料時,施工人員應盡量的將高度控制中500mm以內。為了保證高度保持在500mm內,可以使用紅漆進行刻度標記;其次則是梁板工程,梁板工程時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施工中必須要嚴格按照施工原則開展,保證每一個梁板混凝土施工中沒有施工縫隙。在施工澆筑期間,為了保證漿的流向,可以采用趕漿的方式,使混凝土注漿從一端引向另一端。施工人員可以根據高分層,采取階梯式的澆筑方法,澆筑至樓板位置時,與樓板共同澆筑,且采用插入式振搗棒完成振搗施工。此外,樓梯工程施工應通梁板一同澆筑混凝土,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振搗底部的混凝土,到達踏步位置時,與踏步混凝土共同澆筑,在工程施工中合理使用搓板搓平踏步面。再次是施工縫處理。為切實提升混凝土施工水平,在工程后期的施工階段,要求人員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溫度。混凝土前期澆筑施工結束后,工作人員需結合混凝土的特點,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溫度,有效減小混凝土內外部溫差,避免由于混凝土溫度變化所引發的混凝土裂縫問題。混凝土澆筑施工后可能出現表面孔洞和凍脹問題,為有效規避上述問題,需要在工程施工后采用薄膜覆蓋混凝土表面,如工程處于高溫環境,則在養護施工中,施工人員不得直接在混凝土表面加覆蓋物。作業期間,如暴露面初凝,則工作人員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放置覆蓋物,以免受覆蓋物影響致使混凝土表面產生坑洼問題,進而影響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再者,施工人員必須在混凝土終凝后拆除保護;最后則是進行防水處理,這一環節也非常關鍵,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因此要特別注意這一環節的施工。通常情況下分為墻體防水和地面防水兩個部分,但是為了進一步的提高防水效果,還應在實心磚墻后澆帶上設置4m厚的墻體,從而最大化程度的避免滲漏問題。對于地板防水工作來說,可以通過鋪設卷材防止地板進水,進而縮小施工質量。
結論:
鋼筋混凝土施工是現代建筑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穩定性,進一步提高施工質量。但是根據實際現狀來看,建筑施工中的鋼筋混凝土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必須要不斷的完善施工技術,特別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要點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優化工程建設水平,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慶.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分析[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1(06):158-159.
[2]張慶杰.水資源配置工程中多層襯砌結構形式力學性能對比分析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21(06):42-46.
[3]劉軍,趙晶,王德斌,張吉松.面向纖維單元的鋼筋混凝土材料滯回本構模型開發[J].大連交通大學學報,2021,42(03):71-76.
作者簡介:
吳志鑫(1997.08-),男,彝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