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偉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日益突出。課堂學習不能脫離實際生活,特別是數學學科,其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要想深化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就必須建立生活化鏈接。所以,數學教育更需要延伸到社會生活,構建生活化課堂,調動學生的興趣,加強課堂教學。在此基礎上,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對策,以期對廣大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教學
引言
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教育家的三大教育主張之一。生活化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能明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將知識融入生活探究,又能在學習中生活,這就打破了教材的束縛與局限,豐富了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體驗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促使學生扎實掌握數學學知識和技能。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滯后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式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不能與時俱進,無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主要以“照本宣科”方式教學,不僅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無法發揮,還造成數學課堂環境的壓抑,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備感學習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同時,教育觀念與方式的落后是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較大阻礙的一面。
(二)教學內容脫離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但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把數學與生活分離開來,缺乏聯系,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小學生本就對抽象知識理解有限,從而易于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甚至出現倦怠心理。
(三)學生思維能力不強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常常采用“灌輸”、“題海”等教學策略,忽視對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忽視了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新知的意愿,以及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和理論缺乏透徹的理解,死記硬背知識點,重復機械地做題,導致學生邏輯思維缺乏培養,出現只有做題才能改的現象,導致學生思維不強。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設計生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在數學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相整合,進而從知識生活化背景為切入點,化解數理知識的枯燥抽象感。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深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元素,基于教學要求來精心創設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來深入進行思考和探究,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探索積極性。
例如:教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后,教師可以分布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然后,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十個小組,讓每個組計算組成員的數學、英語、語文的平均分數 ,比一比哪組計算速度最快、最準確。學生們興致很高,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通過生活化教學方式,使學生很好地學習了該節課的知識。
(二)導入豐富的生活素材,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數學教育應回歸本真的現實生活,不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因此,把生活資源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針對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新課標理念和要求的指導下,有效拓展教學范疇,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善于發掘貼近學生實際經驗的生活資源,并將其巧妙地鏈接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感受到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意義,兩者是息息相關的,從而不斷地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例如:學習“小數的認識”時,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小數現象,學生在學本節課之前,便對小數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認知水平只停留在表面,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小數點的認識,在課堂中融入生活元素。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生活購物的情景,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回顧每一件商品的價格,并體會小數在價格中的作用。當融合身邊的生活場景后,學生對參與學習的熱情更高,學習積極性更高。
(三)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課堂是嚴肅的,缺乏情感色彩,這樣,學生總感到處于緊張的學習環境中,不能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不利于他們的更好地投入學習。但生活化教學的納入,增添課堂教學的活力,使學生能夠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參與數學活動,更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使抽象的數理知識直觀化,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效能。
例如:學習“升和毫升”時,教師可以先拿出一小瓶標有500毫升重量的礦泉水,接著又取出一大瓶重量為5升的礦泉水,這位學生一眼就能看出5升礦泉水比較重。然后,老師把兩瓶礦泉水分別放在天平秤上,顯然天平秤是不平衡的。老師取出10瓶小瓶礦泉水,使天平秤變得平衡。最終學生可得知,5000毫升的水的重量=5升水的重量,即1000毫升的水=1升的水。老師巧妙地將數理知識鏈接實際生活,激發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更好地掌握了數理知識。這樣,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并非單純理論的存在,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所體現,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教學生活化模式是當前新課程標準對當前新教學方式的具體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數理知識的難度,改變數學課堂教學的單調氣氛,給課堂教學以新的活力,從而使數學知識生活化,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理知識,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奠定基礎,不斷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先煥民.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0(10).
[2]麻華醒.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模式[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7).
[3]徐士寶.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生活化”的滲透[J].數學大世界,202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