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21世紀社會需要的是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學校作為為社會輸出人才的搖籃,應該大力提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同時新的課程改革也對新時期的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基本教學內容,還有在教授基本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會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理解記憶教學內容,構建思維導圖,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在學科學習中培養創新思維模式,塑造創新學習能力,以此使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強,內容復雜多樣,實踐性強的基礎性學科,教師在教授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還要讓學生逐漸培養地理理論指導日常生活實踐的能力,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的特應用性特色。
關鍵詞:高中地理;創新能力;教學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教學按照傳統模式,完全照搬前人的教學方案,不了解基本學情,教學思想懶惰,沒有學習先進教學方式的意識和理念,對于新課改的教育精神與理念沒有深入的開展學習和理解,只將高考考試大綱作為教學的風向標,只是教授基本的地理知識,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存在感低,難以建立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導致學生只是死記硬背知識,沒有深入探究地理知識的形成規律,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該深入反思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對教學的各反面開展有效的評估,緊跟素質教學教育理念,轉變教學觀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使學生不僅了解基本知識,還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
一、結合案例創設情境
地理知識相比其他學科知識更加抽象復雜,學生難以深刻準確理解,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不應該只是依據考試大綱開展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的講解基本的地理理論知識,不顧及學生的身心感受以及教學反饋程度,導致理論知識講解難以深入學生內心,學生不能理解記憶教學內容,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差。因此教師應該改善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引入教學案例,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逐步理解理論知識,進而創新應用理論知識。
例如,在教授“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這節課時,我沒有一上來就講解本節課的相關知識,而是用投影儀展示了東北地區的一個鄉村農場的情況,通過展示農場的農作物種植,農產品的加工生產,以及周圍的林業資源發展,一個案例以小見大濃縮展示了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基本情況,為學生展示了一幅沃野千里,林海繁茂,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的東北農業發展藍圖,隨后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東北地區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進一步分析東北地區的農業區域發展情況,同時我詢問學生:“在東北振興中如何把握東北的農業區域發展優勢?”,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
二、開展課外地理實踐活動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要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教學課堂,還有深入把握“第二課堂”即課外地理實踐課堂。教師應該有意識的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基本的活動主題,運用活潑有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實踐中,使學生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的鍛煉自主思考與動手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旅游規劃”這節課時,我將這節課的課堂放到一次課外實踐中去講授,帶領學生去郊外參觀一塊即將被開發成旅游用地的項目工程。帶領學生到達后,我首先給學生講解了基本的安全措施,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實地考察項目的自然環境以及周邊的配套設施,以及周邊的人流量以及距離市中心商業區的距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式的考察與記錄,并一起討論,總結出討論結果。我在聽取了各個小組的想法之后,又邀請到項目的規劃師進行實地講解,使學生接受到專業人員指導,了解到旅游專業規劃知識,提高地理應用實踐能力。
三、鼓勵分組自由討論
一些學生之所以在地理的學習中感到吃力,是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抬高了自己的教學主體地位,導致一些學生的參與度低,學生成為了課堂的旁觀者,教師完全占據了教學主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因此教師應該在地理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小組討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彼此交流寫作,拓展思維視野,鍛煉自主創新精神。
例如,在教授“聚落的形成和發展”這節課時,我首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了解聚落的形成規律與要素,讓學生了解聚落發展進程,并進一步的學習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的聚落形成的原因特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我首先給學生講解了基本聚落形成的規律和因素以及闡發了聚落的發展過程,隨后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討論所在的城市聚落的形成因素有哪些,讓學生在小組各抒己見,博采眾長,一起探討自己的城市的形成因素,拓展了思維方式,增加了信息的積累,并在討論中不斷激發創新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學習是基礎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最高級最關鍵的階段,是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前奏。因此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基礎知識,還要啟發學生的心智,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地理學科的知識體系系統,促進學生進一步的掌握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夠將地理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更好認識地理現象,更好的改善社會生活。因此教師應該在地理教學中,通過設計一些教學環節和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思維活力,引發學生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曹娟玲.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06(04)
[2]卜克. 中學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D].遼寧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