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娟
摘要:班風班貌直接影響著班級的教學效率,而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效果又決定了班風班貌。本文分析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初中班級管理現狀,提出了在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并給予了一些建議,旨在促進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初中;班主任管理
班集體是教學活動中的基本單位,學生每天都處于班集體生活中,班集體的氛圍對學生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對班級的構建和團結,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愛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家庭和學校在教學上的投入都不是那么的充足,使得學生心理承擔著一定的負擔,這些客觀事實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不少的難度。因此,作為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初中班主任,需要結合地方特點和學生個性開展班級管理,使班集體成為學生心中“溫馨的港灣”。
一、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初中班級管理現狀
大多數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初中班級管理不容樂觀,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學生成長環境的差異,使他們在行為習慣、情緒表達等方面呈現多元化的態勢。
1.大多數學生為留守兒童
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被生活所迫,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逢年過節回家看看。很多學生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在行為習慣上過于自由、散漫,而父母只是一味地用物質來彌補對孩子陪伴的缺失,導致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多數學生生活習慣和語言習慣差別大
在管理少數民族學生時,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其民族文化,尊重其民族文化,對學生的成長背景有大致地掌握。具體到每一位學生家庭,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個人能力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班主任要正視這些差異的存在。除此之外,雖然普通話是教學的官方語言,但是很多學生普通話發音不標準,語言能力較差,與班主任溝通之間存在一定的障礙,無法自由地、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加大了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難度。
3.學生父母對學生的精神狀態關注度不高
教育并管理學生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要想管理好學生,必然要關注和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但是多數父母更加關心的是學生的衣食住行,對學生的心理置之不理,把對學生的管理完全丟給教師,使得“家校共育”缺失了“一條腿”。
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對策
對于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在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初中班主任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樹立良好的班級風貌,構建和諧的同學關系
對于少數民族的班級,由于學生漢語能力的不同,可能造成學生和教師間溝通的差異,還有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班主任在管理時要考慮到這些差異。在具體的管理措施中,可采用分層管理策略。分層管理就是在班主任這個主管人之下再設立分管人,然后由分管人管理各個小隊。分層管理也可為學生提供服務班級的機會,提高部分學生的溝通和管理能力。分層管理中的小隊可以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為單位劃分,每個對配有能力強和能力弱的隊員,在每個小隊中選取一名隊長,負責班主任指定的管理工作的實施、隊內事務和與其他小隊的溝通,隊中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形成幫扶對,大家共同進步。在同一小隊內,學生學會團結、學會相處,在不同小隊間,可以讓學生學會交流、溝通和互助,創建一個良好的班級精神風貌。
2.關愛全體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被呵護和尊重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獨立個體,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愛護。只有被愛包圍著的人,才是自信的,才是陽光的,才能成為愛的使者,才能讓他以及周邊的事物變得更美好。大多數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學生的家庭條件比較差,并且大多為留守兒童,由于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與他人交流,我行我素是常態,在班級中也容易顯得格格不入。這時就更加需要班主任用自始至終的愛去關懷學生。曾經在班上就有這樣一位學生,他偶爾上課很有精神,很積極,偶爾又顯得頹廢,有點自暴自棄。后來上門家訪,發現他家住在很偏遠的地方,家里貧困,并且家中就只有爺爺奶奶和他,父母經常打電話回來也就是要求他好好學習,別的其他事情一律不問。這種情況明顯就是缺愛造成的,在他的心中認為好不容易盼到了父母的聲音,結果父母關心的只有學習,而根本不在乎他這個人。學生年齡小,體會不到父母的苦,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呢,只是父母沒有把愛掛在嘴邊。了解清楚情況后,我跟他父母聯系了,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同時我也經常找這個學生一起運動,談人生理想等。后來,他慢慢地變得開朗起來,在班上的表現越來越好,又重拾了對學習的信心。所以,愛是永恒的催化劑,班主任的愛為照亮學生的未來之路,激勵學生一直前行。
3.借助微信與家長交流,實現共育目的
多數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家庭主要致力于解決溫飽問題,對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本無暇關注,并且一些家庭居住地離學校很遠,家長不方便到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但2020年的疫情事件讓廣大教育工作者認識到線上教學的優勢,可以不受時空限制與家長進行交流。對于某些家長,需要改變他們的觀念,使他們意識到孩子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要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對于表現有較大變化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清楚原因,與家長合力,對癥下藥。有些家長平時工作比較忙或是有些路途較遠,無法定期與教師面對面交流,教師可以在微信班級群里給學生家長留言,每6個孩子一組,每天發布一組孩子的表現,這樣促進家長與教師的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即使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也要讓“家校共育”成為常態,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與提升。
三、結語
中學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中學生由于其所處環境決定了其教育的復雜性。但是無論前提條件如何,作為教師,都應將學生教育管理成為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所以,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班主任管理工作要尊重客觀事實,從樹立良好的班級風貌、關愛學生、獲得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入手,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仕堯.新形勢下中學班主任工作教學管理[J].幸福生活指南,2019,(11).
[2] 曾錚.云南省邊境地區控輟保學政策執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3] 楊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與改革[J].小說月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