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
摘要: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小學音樂教材所選用的每一首樂曲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表達內容和旋律,但是節奏變化比較小,旋律也大都簡單。鋼琴伴奏能夠實現對多種樂器演奏特點的模擬,善于烘托整體的合唱氣氛,激發學生情感,能夠在合唱教學中更好地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是一種常用的合唱教學方式。故而,本文結合筆者實踐經驗就鋼琴伴奏在小學合唱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鋼琴伴奏;小學合唱;應用策略
音樂教師的手指在鋼琴黑白交織的按鍵上跳躍,既可以表現銅管般嘹亮恢宏的氣勢,也可以模擬弦樂柔婉的音色。鋼琴應用于小學合唱伴奏學習,就像為學生配備了一個交響樂團,能夠讓學生在伴奏所構建的不同教學情境中,感受樂曲、把握樂曲、理解樂曲,令學生學習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筆者將鋼琴伴奏的應用場景總結為同一首樂曲不同部分的對比、對不同樂曲的展現以及對樂曲前奏的不同處理。
一、鋼琴伴奏,幫助學生感受樂曲旋律
通常來說一首完整的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共同組成,不同部分蘊含著不同的情感,擁有不同的旋律線條走向,教師可以在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伴奏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鋼琴伴奏是小學合唱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授課之前教師要對樂譜的結構進行仔細分析,在充分了解作品創作時代背景和風格的基礎上,結合音樂風格、速度、和聲和曲式,選擇具體的鋼琴伴奏教學方式。
例如:《牧童》這首歌曲采用大跳旋律和切分節奏,表現了小牧童在美麗牧場歡樂放牧的情景,教學這首民歌時,要采用不同的鋼琴伴奏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樂曲的不同部分。首先,鋼琴伴奏教學高聲部時,要在指導學生把握音準的基礎上,幫助其理解切分節奏在這首樂曲中的用法,促使學生能夠跳躍而活潑地表演切分節奏。在第3句的切分節奏,要展現樂曲的推動感。為最后一個樂句伴奏時,要注意旋律下行,將聲音的位置落下來。其次,教學低聲部時,用鋼琴彈奏整段樂曲,引導學生聽辨不同樂句和高聲部旋律的不同,通過對比的方式幫助學生熟練低聲部旋律。教師要對第二樂句中所出現的“#4”進行重點指導,結合語言講解和鋼琴伴奏讓學生重復練習。
二、鋼琴伴奏,幫助學生把握樂曲特色
每一首樂曲都是獨特的,它們有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個性化的風格。音樂教師可以將鋼琴伴奏教學應用到不同的樂曲教唱中,幫助學生感受其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該樂曲的旋律風格。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鋼琴伴奏引導學生將《保衛黃河》和《茉莉花》做對比,幫助學生理解兩首樂曲不同的特色。《保衛黃河》以抗戰為創作背景,整首歌曲氣勢恢宏,充滿了同仇敵愾的豪情壯志。《茉莉花》是一首民歌,溫婉流長,充滿著江南特有的水鄉氣息。借助鋼琴伴奏,可以使兩首歌的風格凸顯。鋼琴伴奏《茉莉花》教學時,選用流動的織體比較恰當,比如和弦分解、音階上行等技法。《保衛黃河》氣勢恢宏,而且歌詞對仗工整,采用了上揚的重復旋律趨勢,為這首歌曲伴奏時要加入大量的柱式和弦,從而增加厚度,使歌曲變得豐富。在為上揚部分伴奏時,要避免反向進行,因為這會導致歌曲氣勢推動不足,阻礙了學生對作品整體性的理解,影響整體合唱練習效果。
三、鋼琴伴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樂曲
為了與小學生智力發展規律相適應,小學音樂教材所選用的歌曲節奏變化比較小,旋律也大都簡單。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掌握樂曲旋律,教師要通過鋼琴伴奏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旋律性。在具體的合唱伴奏過程中,可以根據樂曲特點適當加入主旋律線條。
例如:《小小少年》采用了弱起的演唱方式,而且其中所包含的8分音符比較多。教師要利用鋼琴伴奏的合聲環境,補充弱起的空白音符,幫助學生把握節拍,以及了解接下來需要從哪個旋律音進入。由于小學生邏輯思維發展較慢,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層次較淺,教師可以將演唱部分的主旋律作前置處理,將其作為樂曲前奏,從而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開頭旋律,加強學生對高音的記憶。學生合唱技巧的提升以及對樂曲的熟悉,教師加大合唱練習難度,增加伴奏的表演性。教師對賦歌旋律進行節奏變化,以此作為歌曲前奏,幫助學生加深對旋律的記憶,強化樂曲組合、弦背景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教師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時的伴奏仍然要循序漸進,并對一些較為復雜的旋律節奏進行處理,并突出對主旋律的彈奏。
四、結語
綜上所述,鋼琴伴奏在小學生合唱練習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多樣的,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增加合唱的表現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的旋律、情感,并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層次。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和聲、織體、演奏手法的選擇,提升學生合唱的藝術表現力以及樂曲本身的感染力,最大限度地提升鋼琴伴奏對合唱練習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瀟.鋼琴伴奏在合唱藝術中的運用研究[J].北方音樂,2020(07):59+63.
[2]林蘭.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3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