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要:課后作業是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其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對其持以重視的態度,并充分發揮課后作業的作用。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初中英語教師要知道,課后作業并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繁重的課后作業帶給學生的是負擔和壓力。為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在設計的時候進行課后作業的優化,他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設計時融入趣味因素以及強調課后作業的多樣性。
關鍵詞:作業優化;英語教學;初中
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復習和總結,也能夠對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欠缺之處有所了解。但如果初中英語教師所設計的課后作業對學生來講是沉重的負擔,那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效率并不是很高,課后作業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基于此種情況,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后作業的重要性,知道其是學生消化吸收以及鞏固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的工具。然后初中英語教師就需要重視課后作業的設計,對課后作業進行優化。
一、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
課后作業是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所產生的,初中英語教師為了進行課后作業的優化,他們就需要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表現,進而分析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欠缺之處。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教師就需要考慮到每一名學生的表現,進而讓作業具有分層性。針對某一名學生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教師在為其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稍有提及即可,而不是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進行重復記憶,這樣就減輕了學生課業上的負擔。例如:在進行《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這一單元的教學時,為了為課后作業的優化做好準備,筆者會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表現,每完成一部分英語知識的教學之后,筆者就會檢測學生的完成情況。筆者發現,不同的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對音標掌握得比較好,因而在發音的時候很少出現錯誤;有的學生語法知識掌握得比較好,能夠清楚地說出關于比較級的知識;有的學生記憶力則比較好,能輕松地品寫出該單元的單詞。基于此,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筆者就會盡可能地減少他們掌握得比較好的知識點,而將重點放在他們所欠缺的地方,由此使得作業量有所減少。
二、設計時融入趣味因素
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初中英語教師需要融入趣味因素。這樣一來,教師所設計的課后作業就會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學生會積極地去完成,也不會覺得課后作業是他們的負擔。在此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時刻牢記課后作業的使命,把握娛樂的度,而不是讓課后作業成為學生玩樂的一種游戲。那么初中英語教師該如何去做呢?他們需要對學生的喜好進行了解,進而將其融入到課后作業中去。例如:在進行了《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單元的教學之后,筆者所設計的課后作業中就需要涉及到一般將來時態的意義和結構。如果筆者直接出一些關于一般將來時態的習題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完成效率并不高。因而筆者就會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在生活中所關注的事業,然后為他們布置了如下課后作業:暢享這一領域未來的發展,并且用一般將來時進行表達。暢想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愉快的,學生也會積極地去完成筆者所布置的課后作業。
三、強調課后作業多樣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初中英語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基本上都是紙面形式的,如讓學生去做閱讀理解題、讓學生去寫多少遍單詞、讓學生去寫作文等。對于學生而言,紙面形式的課后作業就是負擔,學生不想完成卻又不得不去完成。因而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強調課后作業的多樣性。除了紙面形式的作業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實踐形式的作業,如演講、講故事、與父母對話等。例如:在進行了《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單元的教學之后,筆者就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了如下課后作業:和家長坐在一起回憶旅游的經歷,并且用該節課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表述。如學生可以用wonderful來表述旅游景點的壯觀,也可以用一般過去時來講述旅游的經歷。筆者會用網絡交流工具聯系家長,向他們傳達這一課后作業,并建議他們予以學生一定的獎勵。這樣的話,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就是溫馨的親子互動過程,學生也因此躍躍欲試。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也順利地復習并且鞏固了所學的英語知識。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到每一名初中英語教師的心中,也體現到了每一名初中英語教師的行動中。對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就是初中英語教師需要付諸的實際行動。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教師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就可以發現:學生對傳統的課后作業總是會有著排斥心理,完成的過程中也總是有著敷衍的態度。基于此種情況,初中英語教師就必須要進行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讓學生用輕松的態度去對待課后作業,并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獲益匪淺。
參考文獻:
寇方圓. 減負背景下初中生課業負擔的研究綜述[J]. 文學教育(下), 2020(9).
[2] ?劉玉芝. 有效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對策思考[J]. 散文百家·國學教育, 2019, 000(00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