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車輛的的需求不斷增加,對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嶄新的春天。本文基于當前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現狀,探索新能源汽車課程改革的方向與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教學改革;探索
引言
得益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汽車總量不斷提升,汽車領域不斷發展,但飛速增長的汽車數量,對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逐步增強,新能源汽車也根據時代的需求逐步產生,在環境保護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當前許多高校都已經開設新能源汽車專業,其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但高校在開展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時,出現了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專業的人才培養,因此,高校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一、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能力存在不足,且存在教學人數缺口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涉及知識、技能和課程體系完全不同于傳統汽油或柴油汽車。許多教師從傳統汽車維修教學轉變為新能源汽車維修教學,帶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新興產業,相關教師的專業知識缺乏積累,無法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都是在摸索中前進,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對于新能源產業的認識不足會導致學生無法明確新能源與傳統汽車產業的區別,從而無法發揮本專業的特色,體現本專業的獨特優勢。最后,雖然相關專業教師數量近年來有所改善,但相較于新能源汽車從業人數而言,還存在較大缺口。教師的質量與數量問題的解決,需要依靠新能源產業的技術和資金的積累,從而吸引更多人才的投入。在此過程中,政府也要利用政策優惠和資金投入促進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的人才積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冒進,濫竽充數,影響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的質量,否則后患無窮。
(二)教育資源滯后
首先,教材的質量及數量跟不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在探索和創新中發展,行業積累時間不足,不同企業發展層次不齊,難以形成標準建設的統一,課程標準無法對接行業標準。這也無形中給專業教材的編寫標準設置了一道難題。因此,市面上的教材也就良莠不齊,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此外,教材的種類少,更新慢。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不斷升級換代,教材介紹的技術明顯落后于產業的發展。還有就是,相關教材的培養方向不明確,什么都面面俱到,又都淺嘗輒止。與專業培養目標不符,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職業定位和專業發展。
(三)實訓場地及實訓設備存在缺口
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實訓條件比傳統汽車維修要求更高,需求的投入更多。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訓室大多依托在傳統汽車維修的實訓室基礎上改造而成,實訓室面積有限。而且,實訓設備昂貴,前期投入成本極高。這也導致了實訓場地及設備的巨大缺口。因此,政府的扶持,企業的合作以及虛擬仿真等新技術的應用就成為解決場地和設備問題的重要解決方案。
二、新能源汽車課程改革方向
將市場需求作為關鍵,確定能源汽車工程方向培養目標的基礎上,要積極落實市場化經濟管理機制,保證學生能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車理論、車輛設計和制造過程,且能有效掌握實驗技術。教師要借助有效的教學改革機制和教學流程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避免枯燥的理論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教學體系改革有利于創設更加系統化的教學環境,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優化奠定基礎,促進學生綜合水平、實踐水平和思維水平的全面發展。
三、新能源汽車課程具體改革策略
(一)制定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在制定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時,應按照“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注重學生的個人能力提升,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轉型發展,企業對于人才的綜合能力也是越來越看重。所以,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專業技能與能力的不斷提升,還要強化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職業觀。
(二)構建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
在科學、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下,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整體質量才能得以提升。高校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務必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結合行業人才需求進行專業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構建“理實一體,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以實際工作任務引導專業教學,以單元式、模塊化等系統性的教學方案充實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對此,首先高校應不斷強化培養該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其次,要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并逐漸形成愛崗敬業的意識;第三,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總之,高校要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提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以滿足新能源汽車行業對該領域人才的實際需求。
(三)優化高校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內容
作為我國高校管理者以及相關的教學教師,應根據當前社會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實際發展進行課程內容的結合,了解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對于人才方面的實際需求,設置全面化的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并且幫助更多的學生能提高學生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讓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崗位。除此之外,作為高校的管理者也可以了解國外先進的新能源汽車專業內容以及經驗,其目的都是為了豐富我國新能源汽車專業的教學內容,并且逐步提升高校培養人才的效果,讓人才的發展方向更加廣闊,也能夠讓更多人才在畢業之后的就業面逐步被擴寬。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課程的教學改革應該包括多個方面,而其核心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符合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從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只有通過得當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夠促進新能源汽車課程改革合理性與科學性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燕玲,劉曉潔.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現狀及發展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5):18-20.
[2]周貴富,王巧林.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趨勢下的高職院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對策[J].時代汽車,2020(07):68-69.
[3]李子云.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發展的困境及破解[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2019,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