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林
摘要: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都因為知識抽象、教學形式單一、課業任務繁重等多個原因使得小學生無法真正喜歡上數學。在過去,小學數學教師看重的是知識傳播進度,不管小學生是否喜歡學數學,他們都必須要為了應試而學習數學知識,而且教師也并不十分重視優化學生的學習情感,長期輕視了激趣教學。但是,在新課改下,我國教育部重新提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相關建議,需要切實關注學生本身的數學思維、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在此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嘗試利用游戲教學法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
關鍵詞:數學游戲;小學數學;應用
引言
游戲教學為數學課堂帶來生機與活力,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數學,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促進注意力的集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但是,實踐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一、游戲教學的積極價值分析
(一)激趣作用
一直以來,人們都經常說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說起來容易,卻并不容易做到。首先,興趣可分為內在興趣與外在興趣,而最有效的激趣是要讓學生從內在角度產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其本身便能喜歡上數學。這一點,是非常難做到的。其次,激趣教學需要維持,即要打持久戰,讓學生的興趣逐步疊加,使其在數學學習時越來越主動、自主,一旦中止激趣教學,那么小學生也有可能再次產生厭學情緒。對此,游戲教學法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小學生本身就很喜歡游戲,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如果要讓小學生在數學與游戲之間做出選擇,那么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游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以游戲活動組織數學教育,則可切實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思維培養作用
數學本身就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基本課程,應該切實關注學生本身思維品質的敏捷性、獨創性與靈活性,而實現這一教學設想的前提是要讓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確保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數學游戲也可直接轉變學生的思維慣性,使其從更開放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做準備。
二、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游戲教學合作的組織與安排
教師可以結合適當的游戲教學合作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游戲合作中,使學生在游戲合作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小學數學知識內容,設計具有合作性質的游戲活動,讓學生以組的形式參與特定的合作游戲,以促使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意見,這樣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比如,圍繞某個合作學習主題,自主設計簡單的合作學習環節,設計相關的記錄表格,將整個合作學習過程記錄下來,從而真正促使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中。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數乘整數”內容為例,圍繞這一教學主題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計算實際數學問題的合作互動游戲中,共同解決一些關于“小數乘整數”的應用問題。比如,準備組織一次班級冬游活動,其中在班集體活動中有一個項目是放風箏,需要學生正確回答題目后,順利購買風箏才能正式參與游戲并獲得獎勵。教師可由此提問:一個風箏的價格為3.2元,現在要買20個風箏,需要花費多少錢?根據這個實際的數學應用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小數乘整數”的有關算理與步驟進行問題的解答。其中,學生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組合成學習小組,就如何列式、計算展開討論,并將相關的研究方法記錄下來。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與互動,使每個小組學生都能進行深入交流,從而促使更多好的學習想法與經驗得到傳遞,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和質量。在合作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課堂部分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組與組學生的想法、意見交換,談一談自己組是怎樣構建數學算式的,“游戲贏家”可以向“游戲輸家”傳授經驗,比如豎式的寫法等,然后再由其他組員進行評價,從而實現良好的學習交流,進而在交流中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改進方向。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開展游戲活動應適度、適時,不可籠統進行,可以對一或兩個環節創設游戲,以此來貫穿課堂。同時,游戲情境的創設還應具備一定的啟發性,要以引導思考為主,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利用游戲問題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學習,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新課的講解中,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此時創設情境應判斷此節課有無必要應用游戲教學,然后再解讀教學內容,選擇游戲并加工處理。例如,在學習“6~10的認識”時,可以創設情境進行思考并認識數字“10”。教師為學生準備糖果,先讓同桌的兩個學生一起數10顆糖果,然后再將10顆糖果分成兩部分,可以有幾種分法?這時,學生會想到五種不同分法,即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接著指導學生觀察這些組成有什么共同特點?我們能不能很快地記住它們呢?記得快的同學獎勵糖果。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熟練掌握“10”的分成和組合,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組織課外游戲
教師應該定時組織課外活動,把課外活動與數學游戲結合起來,一方面讓小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鍛煉身體,另一方面在游戲之中鞏固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讓一名學生扮演老鷹,其他學生扮演小雞,老鷹每次從隊伍中抓走小雞之后,讓學生來計算小雞隊伍還剩多少個學生,最后游戲結束讓學生算一算老鷹捉走多少只小雞。這個游戲有助于學生鞏固加減法的學習。定期進行課外游戲,能讓小學生有效利用課外時間,還可以鞏固之前學習的數學知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游戲教學法是十分可行的,能夠切實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更易于挖掘學生的智能優勢,促使學生實現長遠進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游戲教學活動,據實分析將數學活動與游戲方法整合起來的可行性、具體方式,伴隨著動態的、生成性的教學評價指導活動,則能夠真正通過游戲教學活動提升數學教學效益水平。
參考文獻:
[1]郭瑞增.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36):34.
[2]李健.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3):252.
[3]李長林.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的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