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步入快速發展階段,道路客運安全管理也開始受到運輸行業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視。文章對我國道路客運企業的安全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期望能夠通過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和監督機制,來進一步優化管理體系,以此推動我國未來的道路客運工作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管理;改進措施;問題分析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道路運輸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網絡及整體的經濟環境都出現了很大變化,這對于客運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雖然整體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也造成了道路交通事故問題的頻發,各種重大交通事故屢見不鮮。此種背景下,雖然我國相關管理部門不斷落實責任主體,道路客運企業也出臺了相關的管理政策以及措施,但這種現象在短期內依然無法得到有效的改善。這種嚴峻的交通安全管理問題,導致客運企業需面臨成本高且風險較大的困境,需要由相關人員做好有效的道路安全管理并且強化監管責任,盡可能地把控企業的安全管控范圍,促使道路客運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一、安全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交通事業發展速度在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所持有的汽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因此人們在出行時更多的選擇自駕行,道路客運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更多地精力花在怎樣吸引更多的乘客,而疏于安全管理導致交通事故頻發,這是目前市場上最為常見的一個問題。
(一)安全計劃方面
各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制定屬于自身的安全管理培訓計劃,并且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建立相應的責任制和安全檢查制度。但目前大部分的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都沒有足夠重視安全管理內容,盲目追求經濟利益,這種現象導致經濟風險發生后無法得到有效的補救,并且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生產費用,進而造成事前預防以及事后處理工作都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
除此之外,大部分企業在進行安全計劃設計時并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且在開展管理工作過程中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管理人員的專業性不足,這就導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質量,造成安全運輸以及安全管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二)組織落實方面
安全生產工作的落實與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均有較為密切的關系,但在每一個生產企業的發展中,都存在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缺乏安全意識的情況:一方面,部分企業的領導人沒有建立完整的管理認知體系,導致管理工作人員缺乏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另一方面,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對大部分違規工作的人員的處理方式依舊是較為簡單的寫檢討書或者公開批評,這種管理方式并不能起到震懾作用,無法發揮良好的管理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員在進行作業時,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僅認為這項工作是一項面子工程,并不會想到安全風險有多大。
(三)安全管理方面
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我國目前許多地區在進行道路客運監管時,存在著責任分割不清的情況,很多客運企業在運行過程中沒有建立完整且統一的安全管理規劃,并且內部的總體制度沒有形成體系,沒有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這就會導致安全管理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四)人才隊伍方面
人才隊伍對于現代化的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管理來講至關重要。人才隊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管理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如果沒有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會導致我國整體的客運管理質量受到影響,并且如果工作人員沒有做好有效的安全管理監督,也會導致人才隊伍缺失,進而無法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造成我國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出現問題。
二、道路客運企業安全管理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發揮政府作用
在進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檢查時需要盡可能提升主管部門的管理效能,這樣才能更有力地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首先,在進行安全考核時,需要將交通主管部門的安全責任作為第一要務,確保職責與權力的一致;其次,要強化交通主管部門對于企業主管責任的監管和指導。在進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時,需要盡可能將現代化的管理體系融入其中,不可單單選擇較為傳統的管理方案,而是需要將現代化的信息管理和網絡管理應用于其中,利用縱向管理的方式,盡可能突出管理部門的主體性。最后,管理部門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權利,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才能使管理效能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許多針對傳統的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客運行業運行要求。此種背景下,工作人員需要做好道路市場經營行為規范,對負責道路客運行為的相關工作人員建立完整的考核體系,而在對負責道路客運行業的企業進行管理時,需要重點突出企業的管理資質,對此可在工商管理局適當提高這類企業的注冊資本和規模,使企業的經營業務登記標準得到有效的約束。另外,工作人員需要針對互聯網+產生的新興道路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優化,依靠法律法規嚴格強化對互聯網+平臺的審批和創新,對主管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有效保護,通過獎懲并舉的方式,使管理人員在進行執法時能夠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避免出現違規問題。
(二)強化部門職責
市場準入是道路客運企業在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必經之路,工作人員需要嚴格做好市場準入源頭把控。首先,需要做好經營者的日常管理,并嚴格提高經營許可門檻,盡可能避免在市場上存在規模小且誠信度較低的企業。除此之外,在進行車輛檢測時,也需要做好車輛的整體狀態監控,嚴禁車載設備不健全的車輛進入市場,尤其是在進行舊車翻新的監督時,如果車輛具有多次違法經歷或者已經達到報廢標準,應當堅決不允許其辦證,通過清理承包商的經營車輛來開展有效的市場管理,這樣才能強化市場的規范經營,避免出現市場經營主體或者個人的信譽風險。
工作人員需要聯合多個部門開展相應的聯合監管工作,道路運輸企業需要在整個監管過程中負主要責任,而所有交通參與者以及媒體都需要共同參與整個監管過程,通過這種將社會力量融入其中的監管方式,使交通監管工作的效果得到極大的提升。一方面,在進行聯合監管執法時需要使各個部門的管理職責得到明確,進而建立完整的合作機制,對此,不同部門之間需要指派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來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技能的執法隊伍,并且在隊伍開展合作監管執法工作期間,定期開展安全專業研討會議,促進彼此間交流。同時,還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系統,這樣才能使各項信息得到有效地應用。另一方面,應當盡可能杜絕或減少交通事故的產生,工作人員需要堅持企業監管以及主管部門的監督并行,切實增強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使監管工作能夠更科學且有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