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歷南
摘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只有將成本降低到合理范圍內,才能確保利潤目標的實現,保障企業在市場上的優勢。然而,諸多企業成本會計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如:管理觀念陳舊,數據缺乏準確性、信息化程度低、缺乏專業人才、核算方法落后,導致管控效果不理想,無法滿足管理需求。因此,為提升企業成本控制效果,減少成本投入,文章將針對成本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針對現存問題,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企業;成本會計;成本控制
一、企業成本會計管理的重要性
所謂的成本會計,主要是借助會計方面的資料,依托財務會計模式,從會計基本原則出發,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全部費用展開連續完整的核算還有監督的管理活動。其主要的管理目標為借助計劃控制預算核算考核等方式,給成本管控帶來效益,從而幫助企業減少生產支出,降低無謂成本的投入,從而保證企業經濟效益能夠得以達成。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所涉及的業務范圍相對寬泛復雜,所以在生產等各個環節都會出現相應的費用,而以上費用都會被納入成本之中,這便會給企業的經濟效益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應該借助成本會計和具體的支出狀況,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所有支出展開成本核算,從而能夠客觀的對整個生產狀況展開有效的反映,并且給相應的生產決策等工作支撐必要的依據,最終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優化。特別以生產型企業而言,由于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在利潤結構方面出現了一些變化。而成本的多少則會對公司的生存狀態產生直接的影響,企業必須對成本會計管理有著精準的認知,進而完成好成本結構的有效調整,促使在資源利用方面能夠得以最優,進而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成本會計管理的原則
(一)實際成本原則
進行成本會計核算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能夠實現成本結構的有效調整,進而達到優化,能夠客觀的對整個財務情況還有經營狀態進行真實的反映,給企業決策層支撐相應的依據,如若要帶來存在較高價值的信息,那么必須確保會計信息的牢靠性、客觀性。所以,在進行成本會計核算時,應該緊密聯系實際成本原則,將具體經營中出現的損耗當成是核算的主要依據,而過往的成本則是應該當成計量屬性,從而保障核算的數據能夠和具體的狀況相匹配,防止存在錯誤數據給決策層帶來的誤導。
(二)分期核算原則
企業生產為一個連續性的行為,這就會使得成本數據在持續的發生,假若無法展開分期核算工作,那么很難對一段期間里出現的成本展開核算,科學明確成本結構進而改變管理方式。在決策參考上,如果缺失一定期間內的成本信息,那么便會使得財務風險等危險因素大大增加。所以,在開展成本會計核算工作時,應該對整個生產活動進行劃分,將其設置為若干環節,以分期的形式展開該階段里出現的成本核算工作。
(三)合法性原則
這項原則主要是說在進行成本會計管理經過里,所納入成本的費用應該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相符合,不滿足條件的支出則是不應該計入成本核算的區間。舉例來講,以現今的法律法規來看,資本性的支出是不納入成本之中的,假若企業要采購一些無形的資產抑或進行一些對外的投資,那么這些行為所產生的費用則是不應該被納入成本之中。還有,由于外部原因所帶來的相關損失不應該被納入成本,比方說罰款等。在進行核算的經過里,應該科學的明確整個核算工作的范圍,還有防止亂計少計等情況的出現,從而保障整個核算工作的真實合法。
三、企業成本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人員缺失
就企業成本管理來看,這項工作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專業性還有復雜性,這便對從業人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們不但要擁有相關的會計知識,亦必須要對整個公司的具體生產狀況有著相當程度的熟悉度,從而可以借助這些具體的狀況進行工作。但是,現今很多公司將側重點放在了技術層面,而在管理人才累積方面則是表現得較為疏忽,因此在進行成本會計管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專業人才缺失的問題。現今,很多從業人員在整體水平方面相對較弱,在工作效率方面相對不足,且欠缺大數據方面的掌控能力,無法對成本給出相應的富有針對性的預判以及規劃,這樣便會造成成本信息不能夠精準的傳遞到決策層。
(二)缺乏監督機制
成本會計管理過程中,確保會計數據的客觀精準是極其關鍵的,在保障數據精準的前提下,方可以進行準確的決策,構建出合理的生產規劃,降低無謂的成本支出。所以,必須帶來最有實效的客觀數據。但是很多企業缺失內控機制,存在著權限劃分不清的狀況,這就造成在進行成本會計工作時會欠缺對應的監管,而有的員工則是在進行工作時未能夠記錄相應的信息,很多數據都是在限定期限到來前進行制作。這樣,所傳遞的信息便會欠缺有效的分析,在參考價值方面便極其微弱。特別是發生數據造假的狀況時,管理層很難對虧損等重要問題進行判斷,這就有可能造成決策失誤的出現,進而使得企業風險大大增加。
(三)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企業的業務量較大,使得成本核算的難度變大,以傳統的成本會計核算而言,該種模式很難達到要求。而會計管理的信息化則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但是很多的企業展開信息化的建設程度則是相對緩慢,這就造成財務軟件彼此會很難達到兼容的狀態且沒有健全的數據共享,造成數據不能夠進行有效連接。比方說,管理層想要掌握倉庫材料的具體狀況,他們不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相應的數據,往往需要到一線辦公系統里去獲取數據亦或借助人工傳輸完成,這樣便不能夠符合成本會計管理的相關要求。
(四)缺乏全局意識
企業生產每個環節都會出現相應的費用,這就造成會計信息量大的特點,所以完成好成本會計管理是極為關鍵的。現今的很多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有著重生產輕會計的情況,在成本會計管理方面存在著重視度不足的狀況,具體工作進行時則是欠缺全局觀,欠缺對成本把控的考量;在成本會計核算上不能夠依據規范進行,沒有依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而應用的管控方式也無法和公司的具體狀況相匹配,導致成本管控在精度上存在缺失,也就造成針對性不足的情況。成本會計工作僅僅停留在初級的階段,無法給決策層帶來精準的依據,這對成本的掌握存在著極大的制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