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玲 章成智
【摘要】許多高校為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會使用各種方式來進行人才培養軟實力的提升,但實際上高校進行資產經營管理也有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因此,高校應當嘗試進行資產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使用更為科學合理的資產經營管理模式進行日常的資產經營和資產管理,讓學校的科研以及教育實力得到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校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3.4
高校進行資產經營管理是保障高校日常穩定運行的重要舉措,經營管理不僅能夠使高校的存量資產得到維系與運行,還能夠使相應資產的潛在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挖掘,讓高校的競爭實力得到增強,更容易獲得額外資本幫助。進行資產經營管理,可以讓學校自身的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促使高校的未來建設更符合社會發展的期待。
一、高校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原有的基礎設備和教育教學資源已經難以匹配日益增長的招生規模,在這一過程中高校的資產管理出現了諸多問題和矛盾。除去辦學經費嚴重不足等問題外,資產管理還欠科學、有失妥當,這也是現階段高校日常教學質量和科研實力提升的最重要阻礙。
尤其是高校的非經營性資產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由于部分高校的管理部門在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了權責不清的現象,相應的資產管理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需要,這就導致在資產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法通過現有的制度來解決,各部門不會主動承擔自身在資產管理過程中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最終導致資產管理的漏洞無法得到進一步的彌補。除此之外,資產在現階段的利用率始終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雖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階段高校已經嘗試將固定資產通過信息數據存儲的方式,在相應的數據系統中進行記錄,但由于進行資產管理的工作人員,在信息技術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不甚熟練的弊端,故而無法很好地使用相應網絡信息技術來進行資產的網絡化管理,最終導致相應信息數據丟失,這樣一來資產的利用率就會逐步降低,相關資產效益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二、提升高校資產管理質量的措施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
為了使高校發展過程中所使用的資產能夠以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管理,相關管理者應當嘗試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來促使資產管理質量的提升。有關管理部門可根據現階段的時代發展趨向,制定出符合時代發展期待的高校資產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只有如此,在資產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高校各部門才能夠各司其職,根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進行有關資產使用問題的善后,確保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和科研活動不會因突發情況而中斷。
(二)提升工作人員信息技術使用能力
學校負責進行非經營性資產網絡化登記的工作人員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才能夠使未來的資產信息記錄和存儲與實際情況更貼合,重復進行資產購入,降低資產使用效率的現象才能夠得到有效規避。與此同時,相應資產的網絡化管理應當從學院擴至整個學校,這樣各學院才能夠通過統一調配來進行相應資產的合理配置,使得高校資產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三)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高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和資產利用壓力不斷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高校需要盲目進行資產的購置,應通過深入基層考察來對有關資產的利用效率進行全面的分析與了解,然后再進行相應資產的合理購置,確保高校的各項資產利用率達到最佳狀態。倘若有些學院的某些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短缺現象,而其他學院仍有富余,應通過統籌規劃,才能夠使高校的資產管理變得更為科學合理。
(四)進一步管理科研成果等資產
在高校資產管理過程中,除了要將上文所提到的有關資產的進一步管理之外,還需要對科研成果、科研創新理念等無形資產進行研究與管理,但在高校的日常資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經常忽視對這類無形資產的管理。大部分高校教師在研制科研成果和提出科研創新理念的過程中,仍然擔任著學校的教學職務,因此這類無形資產也應當劃分在國有資產的范疇內。但許多高校對這類無形資產缺乏應有的認知,不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來對這類無形資產進行管理。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在管理方面的漏洞,會使學校的名譽受到損害,也會使相應科研成果的使用受到負面影響。有些科研成果和專利的發明者和研發團隊為了謀取私利,很可能會進行相應成果的私自轉讓,這其實是一種無形資產流失的方式,損害了高校資產的利益。因此高校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進一步管理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
三、高校資產證券化
由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之間的競爭壓力逐步加大,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是無法使高校日常的運行資金需求得到滿足的。因此,對于高校而言,想要在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就要嘗試進行融資渠道的擴充,同時使用各種方式進行融資成本的控制。相應專業管理工作人員通過分析和探討不難發現,高校的建筑物和土地以及相應的固定資產是能夠取得大量經營收入的優質固定資產。倘若能夠將有關優質固定資產通過合理的方式,使用證券化的手段進行價值沉淀,那么便能開辟出全新的融資路徑,幫助高校進行投資渠道的擴充。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優質固定資產較為特殊,不能盲目地選擇證券化的投資渠道和投資方式。考慮到現階段高校資產安全性保障等方面的問題,高校可以嘗試以資產證券化的模式進行資產管理。這不僅能夠為高校帶來一定的增值收益,還能夠提升高校的市場競爭力,使高校能夠有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日常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建設。從這個方面來看,高校進行資產證券化,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一)不動產抵押和SPV機構的設立
高校的優質固定資產存量豐厚,因此在使用資產證券化管理方式獲取收益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其本身所具備的優質固定資產以及各類不動產以抵押的方式轉換為貨幣,向傳統持牌金融機構發出融資的申請。除了這種方式之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與政府主管部門的聯合協作或與其他高校的聯合協作組建SPV機構。當然,倘若高校本身的實力較為可觀,那么高校也可以嘗試獨自設立SPV機構,幫助高校進行資產證券化有關環節和流程的推進。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之所以成立SPV機構,是由于資產證券化存在一定風險,通過聯合進行相關機構的成立能夠共同分擔相應風險,使整體的規模得到進一步的擴大。所謂的SPV機構,需要委托專業的信托機構來對目標資產進行證券化的一系列操作,然后再由有關機構向傳統持牌金融機構購買抵押債券,通過這樣的資產交割方式高校便解除了破產隔離的風險,能夠使高校的資產證券化道路走得更為穩健。
(二)進行證券化產品的設計以及信用評級的啟動
不同高校的情況有所不同,為了使債券型的資產證券化方式在高校運用得當,高??梢試L試通過證券化產品的設計來進行SPV債券的發放,有關債券的付息方式和到期還本類型可以按照高校本身的條件和特色來設計,有關債券的期限可以設置成較長的年限。大部分高校在進行證券化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都能夠得到較為理想的信用評級,這樣一來高校便能夠通過此方式吸引更多投資者進行證券投資,使高校的日常收益達到較為理想的狀態。如果高校的信用評級無法達到理想等級,但高校又希望通過債券化產品的設計來進行資產證券化這一方式的使用,那么高??梢試L試讓第三方來進行擔保,這也是一種提升信用等級的方式。
(三)進行運營與清算服務的提供
倘若有關高校將日常的資產證券化運營具體事宜委托給了信托機構,那么信托機構就應當自受到委托即日起負責高校證券的日常運行與日常經營,并按照相關的證券合同來進行相關資金的還付。在定期結算的過程中,如果賬戶上存在余額,高校可以將其提取出來作為日常的運行費用來進行使用,或者高??梢詫⒚磕晁@得的學雜費用作為覆蓋收入來進行當前本息的覆蓋。這樣一來高校便可以使用這種方式來進行自身發展的進一步規劃與創新,同時保障資產證券化的合理運作。倘若證券到期,而投資者已經完成了相應資金成本和利息的償付,那么債權和債務關系會隨著債券到期而及時解除,在這一情況下,如果信托機構的專項賬戶中仍然存在余額,那么所有余額都將劃歸高校所有,當證券到期后,高校之間聯合設立的SPV機構也會隨著證券到期而及時解散,此時的資產證券化清算已經完成。
四、設立高校產業園區
高校不僅有大量的優質固定資產,還有許多可供經營運作的人力資源、智力資源,這些資源與優質固定資產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能夠通過實體產業園方式來進行生產運行的高校產業園區。由于高校本身會從事科學研發和開展專業高精尖技術創新類項目,所以許多高校本身便是企業孵化器,也是企業創新和競爭力提升的有生力量。因此,通過構建產業平臺進行產業園區的搭建,讓企業通過園區橋梁與高校取得聯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高校的資源配置,同時讓高校的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得到進一步的創新。從這個方面來看,在高校進行產業園區的設立是很有意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進行管理模式的規范
高校產業園區與普通產業園區有所不同,它本身受到高校資源限制,通常不會有過大的規模,因此適合采用混合型的園區管理模式來進行日常的園區運行管理,這種靈活明確的管理模式,能夠讓高校產業園區的日常運行變得更為高效。由于高校產業園區的日常運行涉及企業、政府和學校三個方面,所以高校應當設立與三方進行接洽和溝通的行政崗位專職人員,來負責進行園區日常行政事務的管理,爭取使園區的日常運行更符合社會發展期待,在平衡好各方關系的同時,幫助高校進行科研的進一步創新與擴展,為高校的資產經營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二)通過產業運作方式的完善來進行資產增值
高校一旦成立產業園區,那么就可以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來進行高校園區產業鏈的構建,使高校周邊區域以園區為中心進行配套產業鏈的完善,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產業園區就能夠通過地緣經濟來取得日常經濟活動的優勢,從而進行運行成本的壓縮,而高校產業園區的整體盈利能力將會隨著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企業與高校之間合作的日益深化而不斷提升,這就在無形之中增加了高校資產的價值,使得高校的資產經營管理迸發出新的活力,讓高校的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也使得高校在經濟利益獲取方面達到了更為理想的狀態,這能有效地改善高校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過高的狀況,讓高校通過資產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實現資產利益最大化。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懷忠.高校國有資產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8):37-38.
[2]周剛,阮琳.高校資產經營公司存在問題與發展探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8):74-75.
[3]周瑾.高校資產經營公司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國際商務財會,2020,(9):56-58.
[4]林輝媛.高校資產經營公司財務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4):33.
[5]羅維銓.高校經營性資產管理公司現代治理模式的構建[J].教育評論,2018,(9):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