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 王慧利

摘? 要:目的? 探討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措施在預防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江蘇省淮安市中醫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43例。甲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乙組患者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以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結果? 乙組患者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顯著低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預防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中,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能有效預防和控制術中壓力性損傷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值得應用。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術中壓力性損傷;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80-02
壓力性損傷是指患者的局部組織在圍術期受到長時間壓迫,致使受壓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遭到破壞,患者皮膚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引發局部組織潰爛和壞死[1]。在遭受壓力性損傷后,不僅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還會對患者身體和心理造成巨大壓力[2]。持續性質量改進屬于一種新型的質量管理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理效果,已被廣泛應用于醫院的護理工作中。本文將詳細研究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措施在預防術中壓力性損傷中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省淮安市中醫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43例。甲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齡27~49歲,平均年齡(35.69±1.05)歲。乙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齡31~56歲,平均年齡(43.56±2.03)歲。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內容。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肝腎功能均正常,無其他重大疾病。
排除標準: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存在手術或麻醉禁忌證。
1.3? 方法
甲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在圍術期,觀察和監測患者體征指標,對患者進行常規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健康知識宣講以及運動康復指導。
乙組患者予以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干預:根據患者在病情發展以及機體功能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判斷患者在術中容易受到壓迫的部位,使用凝膠墊、海綿墊等對這些部位進行重點保護。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壓力性損傷預防護理計劃以及實施措施。在術中,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遵守手術的具體要求以及手術室的規范標準,確保手術在無菌狀態下進行。護理人員要合理調節手術室的濕度以及溫度。幫助患者取適合體位,將手術位置充分暴露于手術視野中。此外,為了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護理人員在術中盡量幫助患者提高手術舒適度。將凝膠墊置于受壓部位下方,讓患者受壓部位既能保持皮膚始終處于松弛的狀態,又能始終保持壓力處于均衡狀態。這樣既能夠有效防止受壓部位出現局部牽引,又可有效防止壓力過大導致壓力性局部組織損傷的發生。除此之外,為了避免患者同一受壓部位受到持續性的壓迫,護理人員要定時幫助患者改變體位。在更換體位的過程中,拖拉動作要輕緩,以避免皮膚拉傷導致不良事件發生。護理結束后,回顧分析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壓力性損傷的各種原因,定期組織研討會,提出改進策略,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在術中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根據醫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開展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總分100分,80~100分為十分滿意,60~79分為較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較為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根據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評估生活質量,總分145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選取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對比
甲組患者中12例患者出現壓力性損傷,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27.91%;乙組患者中3例患者出現壓力性損傷,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6.98%。兩組間行卡方檢驗χ2=6.5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甲組患者和乙組患者在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乙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甲組對護理滿意的患者為13例,乙組對護理滿意的患者為36例,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30.23%、83.72%。乙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甲組,組間比較χ2=6.85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壓力性損傷是手術患者在術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不良事件。如果患者在術中始終保持同一體位,長期壓迫會導致受壓部位血管組織血液供應受阻,進而對該部分皮膚功能造成一定影響,最終造成患者局部皮膚變紅,甚至出現潰爛和組織壞死等現象[3]。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注重患者的術中體位,要對其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預防術中壓力性損傷的發生[4]。
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對預防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此種護理模式主要通過對術中可能會存在的問題進行預估,并采取相應的持續改進措施,盡量避免問題的發生,最終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在本研究中,對乙組患者予以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模式,護理人員能夠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評估患者可能會出現壓力性損傷的部位,通過凝膠墊、海綿墊等讓患者的受壓部位保持受力均勻[5]。通過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護理,讓護理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同時提升護理工作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乙組患者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顯著低于甲組患者,而護理滿意度與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說明,該種護理手段對預防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具有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在預防患者術中壓力性損傷中的應用,可顯著降低患者在術中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程靜嫻,張夏慧,周春華.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壓力性損傷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0):14.
[2] 陳沅,錢蒨健,錢黎明,等.手術室壓力性損傷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45-49.
[3] 李冬梅.PDCA循環管理在壓力性損傷患者護理持續質量改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0):146-148.
[4] 成彩紅.預見性護理在預防手術室醫療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中的應用效果[D].山西:山西中醫藥大學,2019.
[5] 葛涓,馬輝斌.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術中壓力性損傷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