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軍


摘? 要:目的? 探討對短暫性腦缺血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聯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的整體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礦集團萊蕪中心醫院收治的80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的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接受阿司匹林藥物治療,研究組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聯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比較兩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的整體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結果? 研究組臨床總體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治療之后的凝血酶原時間(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水平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中未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P>0.05)。結論? 臨床中對于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為其提供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聯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效果理想,治療安全性高。
關鍵詞:短暫性腦缺血;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743.3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134-02
短暫性腦缺血出現能夠進一步引發腦卒中,出現腦卒中的風險升高到4%~8%,但是對于發作持續時間比較短,發作間隔時間縮短的患者來說,腦卒中的出現風險表現為升高趨勢。如果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發作次數十分頻繁,48 h之內會有50%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出現腦卒中,完全性腦卒中患者出現短暫性腦缺血之后,如果短時間之內發作十分頻繁,容易引發腦梗死[1]。短暫性腦缺血疾病的發作頻率以及發作持續時間和腦梗死出現關系密切,如果短暫性腦缺血疾病發作持續時間相對比較長,發作頻率高,出現腦梗死的風險會明顯升高,因此臨床中需要及時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本文選擇80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聯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加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礦集團萊蕪中心醫院收治的80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的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0~77歲,平均年齡(55.7±3.6)歲。研究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4.6±4.1)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全部獲得臨床明確診斷;②患者通過頭顱CT以及磁共振檢查全部排除腦梗死患者;③所選患者的凝血四項全部正常。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②近期存在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和出血等抗凝治療禁忌。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全部接受常規調節血糖、調脂、改善循環以及降壓等對癥治療。
對照組40例患者在對癥治療基礎之上加用阿司匹林(生產企業:廣東九明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139)藥物口服治療,1次/d,0.2 g/次。
研究組40例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之上聯合低分子肝素(法國安萬特制藥公司,國藥準字J20090095)皮下注射治療,注射2次/d,5 000 U/次;兩組患者全部接受為期10 d的治療,評價臨床療效。
1.4? 評價標準
統計患者治療10 d之后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以及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標。患者接受治療7 d疾病停止發作,代表顯效;患者接受治療7 d疾病發作次數出現減少,治療10 d停止發作,代表有效;患者治療10 d之后依舊發作,代表無效[3]。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總結兩組病患產生不良反應情況,其中包含局部皮下淤血、牙齦出血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總體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接受各自藥物治療之后的臨床總體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凝血指標對比
兩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治療之后的PT以及APTT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注射位置產生局部皮下淤血1例,產生牙齦出血患者1例,對照組中產生牙齦出血患者1例,兩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中未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短暫性腦缺血屬于十分多見的一類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短暫性腦缺血指的是因為血液成分異常、動脈狹窄、動脈粥樣硬化、血流動力學改變以及心臟疾病等因素導致的臨床綜合征。關于短暫性腦缺血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包含微栓塞學說、血液成分改變,例如血液黏度升高與纖維蛋白含量升高,顱內動脈產生嚴重狹窄。在此期間患者的血壓波動影響到原有側支循環位置腦部區域產生缺血表現,鎖骨下動脈以及無名動脈狹窄或是嚴重閉塞,引發椎動脈與鎖骨下動脈缺血[4]。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產生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風險顯著高于普通人群,引發血管腔狹窄或是閉塞,進一步產生易損斑塊或是血流動力性末梢低灌注遭受血流沖擊,栓子出現破損并且脫落,產生微栓塞,引發短暫性腦缺血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疾病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腦卒中,在短暫性腦缺血疾病發作之后,出現腦卒中的風險升高。因此臨床中對于短暫性腦缺血患者開展積極有效的治療非常關鍵,阿司匹林能夠直接抑制人體血小板環氧化酶,從而抑制TXA2合成。因為對內皮細胞氧化鎂產生阻礙,進一步阻擋前列環素合成,可以發揮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低分子肝素指的是通過普通肝素解聚制備得到的分子質量比較低的肝素,患者注射吸收效果良好,藥物半衰期比較長,不會引發出血等不良反應,不需要接受實驗室檢測,生物利用度比較高[6]。通過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臨床總體有效率對比差異明顯,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的PT以及APTT水平對比差異明顯,兩組患者中未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給予短暫性腦缺血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聯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效果明顯,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標,不會引發嚴重并發癥。
參考文獻
[1]高育源,何秉征,曹磊,等.術前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在缺血性煙霧病血運重建術中的作用[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55(1):131-134.
[2]王霞.低分子肝素鈣與拜阿司匹靈聯合治療應用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臨床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24):85-86.
[3]劉煜.負荷量雙抗血小板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頻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短期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20):2829-2830.
[4]何華亮,王芬,戰祥輝,等.負荷量雙抗血小板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頻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短期療效[J].武警醫學,2018,29(2):171-173.
[5]崔曉,劉啟兵,張真.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聯合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療效及2年隨訪結果調查[J].中外醫療,2017,36(21):91-93.
[6]門婷婷,李明娥,王洪巖,等.穿刺點冰敷法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