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娟


摘? 要:目的? 探討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一醫院收治的100例淺表淋巴結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在實驗過程中采用常規診斷方式,實驗組采用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方式,以手術病理結果為診斷標準將兩組患者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實驗組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共100個淺表淋巴結,其中惡性淋巴結為40個,良性淋巴結共60個;對照組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共95個淺表淋巴結,其中惡性淋巴結為35個,良性淋巴結為60個;對照組患者經診斷后良性淋巴結共55個,惡性淋巴結共40個;實驗組患者經診斷后良性淋巴結共63個,惡性淋巴結共37個;對照組特異度、靈敏度與準確度均低于實驗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方式應用到淺表淋巴結檢查過程中,能發揮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較高靈敏度、特異性以及準確度,可以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6.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137-03
淋巴結是臨床常見的免疫系統疾病,相關人員表示這類疾病主要與患者飲食不健康、化膿性感染、腫瘤等因素具有密切聯系[1]。在傳統診斷和檢查過程中,臨床上主要借助患者病史、影像學檢查對其進行常規診斷,但臨床效果不理想,使患者極容易出現延誤治療情況,從而降低臨床診斷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預后效果[2]。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臨床上逐漸將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方式應用到淺表淋巴結患者診斷過程中,并且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同時該方式具有創傷小和禁忌少等優勢,對患者早診斷、早治療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將對100例淺表淋巴結患者進行觀察分析,深入探究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實踐提供相應理論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一醫院收治的100例淺表淋巴結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在21~79歲,平均年齡為(49.87±3.27)歲。實驗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在23~76歲,平均年齡為(49.24±2.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次實驗流程,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本研究內容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臨床資料保留完整,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排除標準:具有精神障礙、語言障礙以及溝通障礙;患者意識模糊,無法配合完成全部實驗內容;患者嚴重器官疾病以及器質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對照組在實驗過程中對患者實施常規診斷,采用二維超聲方式檢測,引導患者保持平臥位,借助探頭檢查淋巴結組織。觀察其淋巴結部位、回聲、形態等信息,分析淋巴結圖像并儲存。
實驗組對患者實施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具體措施包括:(1)收集樣本。首先,醫護人員需要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對患者淋巴結細胞進行采集,一次性注射器針頭需要選擇7號,然后選取患者頸部腫大淋巴結位置開始實施檢查。同時,醫護人員需要引導患者保持仰臥位或坐位,使淋巴結充分暴露。然后對患者局部位置進行常規消毒。在消毒后,醫護人員需要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位置,并將一次性注射器沿患者淋巴結長軸穿刺,使其充分進入患者淋巴結皮質內。最后,醫護人員需要借助一次性注射器的抽吸功能進行反復抽吸,在此期間需要變換針頭方向,進一步保證淋巴細胞樣本的準確性。在采集淋巴結細胞樣本后,負壓推針,進而完成樣本采集。(2)制備涂片。在采集患者淋巴結樣本后,醫護人員需要將一次性注射器吸出的淋巴結細胞樣本均勻涂在薄片上,一般情況下,薄片數量為3張,然后進行常規晾干,同時運用瑞氏染色與HE染色。另外,其中2張薄片以HE染色為主,并將其放置在95%乙醇中實施處置,剩下的一張薄片以及瑞氏染色為主。最后,醫護人員需要借助光學顯微鏡對涂片進行觀察分析,進一步掌握患者淋巴結細胞情況,從而保障診斷的準確性。在以上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并由一位醫護人員開展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現操作失誤情況。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診斷結果進行分析,并總結淋巴結診斷數量、良惡性、準確度、靈敏度以及特異性。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以良性結果為陽性,惡性結果為陰性。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
實驗組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共100個淺表淋巴結,其中惡性淋巴結為40個,良性淋巴結共60個;對照組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共95個淺表淋巴結,其中惡性淋巴結為35個,良性淋巴結為60個。
2.2? 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結果
對照組診斷結果顯示,共55個良性淋巴結,40個惡性淋巴結;實驗組診斷結果顯示,共63個良性淋巴結,37個惡性淋巴結,見表1。
2.3? 對比兩組準確度、靈敏度以及特異度
對照組特異度、靈敏度與準確度均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淋巴結主要是由淋巴組織以及淋巴竇組成,其主要功能是過濾淋巴、清除細菌和異物等,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淺表淋巴結腫大屬于淋巴結常見病癥,該病具有復雜病因,并且隨著疾病的不斷變化,將引發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導致淋巴結發生炎癥以及充血滲出等問題,集中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近年來,臨床上為防止淋巴結病變的發生,不斷探究科學、有效的診斷方式,從而為患者早期治療提供有利依據。
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學診斷方式在淋巴結細胞診斷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創傷小以及操作簡單方便等優勢,在診斷過程中通過細針穿刺檢查不僅能夠使醫護人員全面掌握患者淋巴結情況,而且有助于降低出血、血腫以及繼發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率[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共100個淺表淋巴結,其中惡性淋巴結為40個,良性淋巴結共60個;實驗組患者經診斷后良性淋巴結共63個,惡性淋巴結共37個;實驗組特異度、靈敏度與準確度分別為67.50%、83.33%、77.00%;對照組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顯示共95個淺表淋巴結,其中惡性淋巴結為35個,良性淋巴結為60個;對照組患者經診斷后良性淋巴結共55個,惡性淋巴結共40個,對照組特異度、靈敏度與準確度分別為42.85%、58.33%、52.63%。由此可見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與術后病理學診斷基本一致,在淺表淋巴結檢查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在淺表淋巴結檢查過程中應用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具有顯著臨床效果,且具有較高診斷準確度,在一定程度上為淋巴結病變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利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慧慧.淺表淋巴結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及診斷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5):153-154.
[2]易昆,涂瑾.超聲引導下粗針淋巴結穿刺診斷惡性淋巴瘤的價值探討[J].江西醫藥,2020,55(8):1069-1071.
[3]曹慧俠,韓燁.細針穿刺細胞病理學診斷甲狀腺腫瘤的應用研究[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20,9(3):113.
[4]李強,靳夢杰,翟納,等.320例甲狀腺細針穿刺液基細胞學病理診斷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361-362.
[5]周本濤,徐官英,陳嵐.FS對術前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Bethesda不同類別甲狀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0,29(2):333-335.
[6]遲昆燕.超聲引導下淺表淋巴結粗針穿刺活檢的回顧性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