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基于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的要求,是落實全面育人教育的重要途徑。高職英語作為新時期下高職院校一門基礎性學科,應緊密于思政教育結合,充分發揮出學科育人的綜合價值,把語言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推向協同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實踐,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目標;教材;第二課堂
本文首先解讀了課程思政內涵,以及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合的意義,然后從制定明確的思政教育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開辟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第二課堂等幾個方面,對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融合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一、關于課程思政內涵的解讀
所謂課程思政,就是在各階段、各課程教學中,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步進行、同向而行,形成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價值觀念等,融入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蓋,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的本質,要求把育德、育智、育才相結合,重在解決培養什么樣人才、為誰培養人才、如何培養人才的問題。堅持以德施教立學,強調對學生思想和價值觀的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建設培養德才兼備合格人才。
二、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合的意義
在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之下,單純依靠思政課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下思政教育的需要。高職英語學科跨度廣,覆蓋范圍大,是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基礎性外國語言學科。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教學方向,都是以適應社會對職業人才需求為目標,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把主要力量,都集中在培養學生語言知識、技能方面,而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養培養缺乏必要的重視,這與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目標要求差距較大。通過把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合,可以實現高職英語學科知識、技能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發展,推進協同育人。
三、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融合的探索
(一)制定明確的思政教育目標
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融合,首先要制定明確的思政教育目標,一方面要按照課程教學計劃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還要結合英語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積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思想、優秀傳統文化等等。既讓學生掌握英語學科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了解西方的一些文化,又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促進學生道德素質水平和個人文化修養的提高。 高職英語教師要認真研究課程思政教育的內涵和本質,把握課程思政教育的方向,找準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學科教學的切入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文化意識和道德意識,傳承民族文化,把思政教育目標與高職英語學科教學目標完美融為一體。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英語教材是高職英語學科教學的主要資料,不僅是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重要來源,其中也蘊含著一些思政教育方面的元素,如愛國主義、傳統文化、道德品質等。在高職英語學科實際教學中,我們還要緊密結合教材,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培養學生良好的態度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傳遞正能量。
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向學生們傳遞:在國家面臨緊急情況、面臨畏難的情況下,作為公民應當挺身而出,為國家、為人民義不容辭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這種方式深入挖掘高職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實現思政教育在課程教學中的切入和滲透。
(三)開辟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第二課堂
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融合課程思政,還可以通過開辟第二課堂,給高職學生增加英語實踐活動的機會,補充思政教育內容。英語第二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其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方式也更加靈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的滲透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和知識。比如,組織開展英語歌劇表演、演講比賽,為英語影視翻譯配音等活動。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們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歷史人物等,積極把德育思想教育內容在英語第二課堂中融合。還可以結合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月,愛國主義精神宣講周,圍繞“立德樹人”把課程思政教育落實到高職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整合各種優勢教學資源,貫穿于英語教學全過程,真正在高職英語學科教學中構建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合,可以在高職英語學科建立系統的思政教育體系,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途徑,創新教育模式,使高職英語學科成為對學生思政教育的新載體。
參考文獻:
[1]張文馨.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廣場,2020(11):111-114.
[2]葉小軍,劉丹丹.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理念的有效融合[J].校園英語,2020(33):120-121.
[3]彭宣紅,王楚怡,童麗玲,任朗穎.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06):52-55.
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周艷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