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切學習的內在動力,是激發智力的金鑰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在學習中產生正面作用,就可以全神貫注的被帶入到教師設置的情境中,更好的接受新知識,感悟新知識,進而形成情感的正面遷移作用,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因此對于剛入七年級的新生盡快養成良好的數學興趣尤為重要。
關鍵詞:印象;興趣;教學方法
一、利用好開篇課前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新生在剛剛拿到一本新書后,都會有很強的好奇心,忍不住翻一番,看看書里都有什么,同時也對學好一門學科有很強烈的欲望。因此,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數學課感興趣,第一課一定要花費心思琢磨怎樣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欲、自信心,而不是急于講授知識。
如何激發初一新生上好第一節課呢?我針對初一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上第一節課時,設計一段引人入勝的開場白:我們在小學學了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上初中后我們將學習一些新的計算,例如乘方、開方等運算;在小學學了簡易方程,在初中還要學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小學里的很多疑難問題到了我們初中就可以很輕松的解決,如方程,用小學的知識,學生是不會解決這個問題的,但在我們學習了七年數學的知識后你就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了。初中我們還會深入學習三角形、四邊形、和圓等常見的圖形的相關知識、性質以及判定,可以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如你能站在地面上測量大樹的高度;你如果是商人,你就能算出怎樣賺錢最多;你如果是個建筑學家,你能給大家解釋為什么很多建筑物里都含有三角形這個數學圖形等,數學的知識就像是鎖鏈一樣,一環扣一環,緊密相連。利用談話的方法,通過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那么學生一定會在第一節課里就建立了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像螺絲上的螺帽離不開螺絲一樣,向往著學好這門學科。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數學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深刻的記得,我的初中語文實際上并不怎么好,而且我也沒有太大的學習興趣,但是升入高中后,我的語文老師每一節課都能延伸出來背后的故事,讓我有了很大的學習欲望,逐漸拾起了對學習語文的信心,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學習每一門學科都是類似的,每一節數學課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只要教師能把課講的生動,就能吸引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知識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力求激起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學生計算:1+2+3+…+100時,說說少年高斯的故事,十九歲破解數學難題,僅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和圓規就研究出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把兩千多年來難倒了許多數學家的難題利用一晚的時間就解決了,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這樣的故事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落實教材的理念,還寓教于樂,讓學習成為有趣的事。
三、生活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有理數的減法這節課時,我運用了不同城市的溫差引入這堂課,抓住本節課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動學生通過了解不同城市當天的天氣預報進行課前預習。課堂上,學生不但表現出極高的學習熱情,而且對有理數的減法這節課學習的透徹,并且熟練運用。課堂不是教師單一的講授,要讓它成為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深入思考的場所。
四、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對學習的信心,反之,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師生在課堂上高度共鳴,就能極大的學生學習的興趣。
1.善于創設問題情境,運用啟發式教學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照本宣科,平鋪直敘的講解,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情境,那么這節課一定會非常無趣。因此,必須善于實施啟發式教學。而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學情,適當設置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但又是通過學習就能解決的情境,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產生正面遷移的作用。例如在講有理數的乘方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做過手工嗎?你們會折紙嗎?你相信一張紙如能夠對折32次后它的高度會超過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嗎?學習完本節課后,這些問題你就知道答案了” 。這樣一來就將學生成功地吸引住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讓學生來當小老師
課堂里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充當小老師,這既滿足了學生喜歡參與及自我表現的心理,同時又激起了其它學生的好勝心理。當學生的自信心達到高峰時,教師只需指導一下就可以,又可以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新知、鞏固新知。例如在進行習題講授課時,我會把題目提前分派給每個學生,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在課堂上充分展現他們的能力,既使他們的能力得到鍛煉,又能加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讓學生自編習題
講完一節課后,讓學生適當地自編一些習題,既可以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培養討論的習慣
將班級學生分成師徒學習小組(以6人一組為宜),遇到問題,可以展開討論,讓學生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習的興趣,在有徒弟遇到困難難以解決時,同時有師傅給徒弟講解,再讓徒弟給師傅或老師匯報。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尤其是一題多解的題目、綜合實踐等需要討論的問題,引發他們積極探討,得出問題的結論,歸納出相應的學習方法和解題規律。
總之,七年級的學生要學好數學,首先要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這層鎧甲,學生才能在學習數學時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黑龍江省訥河市城南中心學校?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