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女大學生人數迅速增加,高校結合女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生理特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欠缺。研究新時代高校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關注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提升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感染力和實效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女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女大學生;思政教育;對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育人的重要方式和途徑。當前高校部分女大學生存在價值觀念模糊、主體意識不強和自信心較差等方面問題,高校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為基本內容,加強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而逐步塑造女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使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對以往針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研究的歸納梳理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高校女大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也不斷升高。21世紀初,我國學術理論界就逐步掀起了關于高校思政模式研究的熱潮,許多專家學者根據高校實際情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試圖構建具有我國特色和高校實際的思政教育新模式。當前,針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學界主要形成了以下四個方面,分別是主體性思政教育模式、生活化思政教育模式、規范化思政教育模式、審美思政教育模式。但是,以往的研究成果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沒有針對高校男女性別的各自特點,有區別的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高校關于性別思政教育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國外先進的發展性教育理念已經把男女兩性德育教育區別對待,對女大學生而言,無論從德育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方面,都參照女性發展規律,建立以女性發展規律為衡量標準的教育模式,解決了男女大學生在發展上因性別差異所導致的性別不平等,為女大學生德育教育和自我成才鋪平了道路。如何構建新時代高校女大學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切實提高高校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嶄新課題。
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高校缺乏性別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對于男女學生的針對性教育,這種籠統的思想教育形式顯然無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樣也無法有效塑造學生價值觀,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順利展開。其主要表現為多數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階段采取公共課程或者是集體上課的形式進行思想引導,這種思政教育過于籠統,并且不具有針對性,并未充分區分男同學以及女同學的思想變化需求,所以也局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從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觀的角度進行分析,這種思政教育開展形式并未兼顧到女性的教育學習需求以及身心發展特點,所以自然無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也不利于塑造女性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高校女學生群體缺乏自信與自制力
針對于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來說,一部分女學生缺乏自信心與自制力是較為顯著的問題類型,而這種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展開,不利于思政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觀的角度來分析,一部分女學生并不注重保護自身權益,同時也缺乏對于自身的正確認知,在開展專業課程學習階段便有可能出現自信心缺乏的問題。除此之外,社會在學生就業階段存在性別歧視,因此對于女學生的就業造成了負面影響,而若是無法順利就業,則女性也無法真正獲得經濟之上的獨立,同時也無法參與到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之中,因此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自信心較差的問題。并且,存在一部分女學生自我評估較低,受到社會中不良價值觀的影響,認為女性學歷高并沒有什么作用,所以也開始在學習中自暴自棄,出現自制力較差的問題。
(三)高校部分女大學生價值觀念模糊、理想信念不堅定
高校部分女學生則存在價值觀念模糊、思想多變的問題,這種情況的存在顯然對于高校人才培養并無任何益處。在實際當中,一部分女學生會受到社會中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并且逐步產生拜物、拜金以及享受傾向,而這對于女學生的成長顯然會造成一定的阻礙以及制約[1]。除此之外,在一部分高校的范圍之內會存在低俗文化內容,這些低俗文化會對于女學生的價值觀念造成侵蝕,甚至一些違背社會公共秩序以及優良風俗的內容會在高校的范圍之內公開宣揚,所以導致部分女學生思想變化,逐步受到“讀書無用論”“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進而逐步荒廢學業、迷失自我。
三、新時代高校女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探索
(一)強化女大學生的自信心
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觀強調婦女的利益以及婦女自身價值與作用的充分發揮。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觀來強化女學生自信,以此取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女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并且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每一次學習任務中,成長為更加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在實際中,需要加強對于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觀的解讀以及分析,并且將這些內容與女學生的思政教育之間相互關聯,充分針對當前女學生缺乏自信心以及自制力等方面問題展開相應的教育過程,以此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塑造活力良好的價值觀念,使之更愿意參與各項學習任務,優化高校思政教育所取得的成效。
(二)注重塑造女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思想追求
積極塑造女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與思想追求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觀之中的重要觀念,同時也是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創新的關鍵點,需要針對當前高校當中女學生的思想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舉措。在實際中,首先需要充分強化馬克思主義婦女教育觀觀念的分析,尤其是針對于高校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低俗文化,需要教會女學生正確看待這些低俗文化內容,并且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強化自身的個人價值。此外,也需要幫助女學生樹立起遠大的理想抱負與思想追求,使之逐步摒棄社會當中不良思想,從而切實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開展對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思政教育引導
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以塑造學生價值觀念為核心,分別針對男女學生采取個性化思政教育引導策略。首先,要注重對于女學生的培養與價值領引導,同時給予女學生足夠的尊重。其次,需要針對于女學生的思想認知特點以及身心發育情況,將女生的思想引導與男生的引導相互區分,以此達到個性化教育的需求,促進女學生思想認知水平的提升,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最后,同樣需要注重引導女學生端正人生追求,使之擁有更為正確的人生價值,堅定理想信念,刻苦鉆研,積極思考,提高本領,把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發展聯系起來,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斐.近10年國內學界關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婦女理論的研究述評[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6,(03).
[2]馬芳平.改革開放四十年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研究綜述[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9,(03).
作者簡介:王銳,1979年5月出生,男,漢族,陜西永壽人,法學碩士研究生,工程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專業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黨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名稱:高校“無性別”思政教育模式的缺陷分析及對策研究;
來源: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0-2021年度陜西婦女/性別課題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FN-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