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紅
【摘要】家國情懷教育是基于地理教材的實際內容,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情感的雙重升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通過列舉大量耳熟能詳的人文地理景觀,從而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國家、對社會的進一步認知和認同,使其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能達到強化家國情懷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家國情懷教育;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謂家國情懷,是作為一個人而言必備的最基本的素養,家與國是互相成就、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從小就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地理中融合家國情懷的教育是非常好的切入點。作為教師,要在制作備課內容時,根據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旁征博引,將有關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知識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一、初中地理教學與家國情懷教育相融合的意義
家國情懷,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對在感情上、在血液中對祖國最基本的認知,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內涵。《大學》中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修身在前,繼而齊家,然后才能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關系,也進一步說明了每一個個體在家與國中間的重要性。家是國的最小化,國是家的最大化,每一個微小的情懷的不斷累積,都是對祖國、對社會、對家庭的回報,也是對自我的擔當。
初中地理教學中,家國情懷涉及了地球、陸地、海洋、氣候、居民等幾乎囊括全世界人類社會所有的地理環境,這是一種極其龐大又極具魅力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家鄉”的區域性特點為引導,敘述家鄉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對大好河山的熱愛,使學生懷抱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對強大祖國的感恩之情。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教材內容,建立基于教材的內部素材庫
教師在備課時,應當主動對教材進行深挖,充分理解“家國情懷”的內容和意義,并對其中涉及民族、人口、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工業、農業等有關國家運行的各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素材搜索與搭配,分門別類建立專屬素材庫,做好相應標簽,便于搜索。
例如在講解《民族》時,可以將我國現有民族的種類、分布情況、民風民俗等有關知識進行匯總,可以在網絡搜集相關視頻,并用于對教材內容的細化與詳解。教師應該讓學生踴躍發言,自己的身邊有沒有少數民族的親戚朋友,自己對民族特點的印象等等,結合教材,舉例“湘西剿匪記”,重點強調“56個民族是一家,應該相親相愛”的言論主調,調動學生民族情感,理解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接受不同民族的不同風俗。以此類推,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建立不同的素材庫,以達到家國情懷教育的目的。
(二)依托外部資源,多方面輸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以多種角度進行內容的深挖、融合以及輸出,便于學生更扎實地理解并熟知知識點,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愛國情懷,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1)以家鄉為起點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幾乎絕大多數知識點都可以以家鄉為起點進行知識的輸出與家國情懷的滲透。對學生來說,最了解的、記憶最深刻、體會最明顯的就是生養自己的家鄉。家鄉的地理知識可以從自然風光、民族種類、農業情況、人口情況、經濟情況等方面予以講解,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以及認同感,進而逐步上升至民族責任感、國家自豪感及認同感。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講解身為教師對于家鄉教育事業的奉獻,敘述家鄉這些年的變化,以及記憶中對家鄉最深刻的記憶,并由此引發學生的感受并思考:我的家鄉給予了我什么?我的家鄉有哪些好的風景?我的家鄉有哪些讓我記憶深刻的畫面?這種捫心自問的感覺會讓學生對家鄉產生一種感動與眷戀,既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讓學生產生報國報家的強烈意愿,又深化了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三)以現實熱點為依據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靈活運用當下社會中的時事熱點內容,以此為依據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興趣及理解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很火的愛國系列電影中的《建國大業》、《我和我的家鄉》,對電影中的內容與教材有交集的地方可以予以重點講解。如講解到中國的地理情況時,可以從地域大小的變化開始,引申到祖國的由弱到強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適時切入電影中的片段,加深學生的愛國之情,培養學生樹立建設祖國的理想;如講解到祖國的自然資源時,可以從《我和我的家鄉》中的片段《回鄉之路》找到閆飛燕和喬樹林為建設家鄉而默默奉獻的故事,加深學生們的情感認知,引發學生們的家國情懷。這種現實與電影、書本與畫面的結合,更能深刻地引發學生的思考:祖國強大了我們才能幸福地生活。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學習才能建設祖國、回報祖國。我們能為祖國、為家鄉做些什么呢?這種深度自省與思考,會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能讓學生明白教育的意義,更能讓學生對“有國才有家”有更加切實的體會。
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的教育策略,是當前教育事業中的重點途徑,對于塑造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尤為重要。家國情懷的培養與深化,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融合與講解的東西。因此,教師在授道解惑的過程中,要巧妙運用職業素養、教學技巧,配合素材內容,將家國情懷的思想根植于每一個學生的心中,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形成自覺維護、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感,繼而培養出愛國、愛社會、愛家的高素質、有擔當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喆,潘彥君,黃妍.中學地理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策略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9(4).
[2]向東.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家國情懷[J].科學咨詢,2018,(22):63-63.
[3]顧柳敏.指向培養"家國情懷"的初中地理主題作業設計[J].地理教學,2019(0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