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媒體時代,運用融媒體技術最廣泛的群體就是青年大學生。融媒體的出現雖然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了全新的溝通平臺,但又由于融媒體信息的復雜性則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首先認清了融媒體時代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融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數字、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為核心的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并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與過去傳統的媒體環境相比較,這些觸手可及的新興媒體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也更加廣泛。融媒體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平時的生活、學習、交流溝通都處在這種融媒體的環境之下,因此他們是運用融媒體技術最廣泛的群體。
一、融媒體時代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當代大學生成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往往更看重自己眼前的經濟利益,而且面臨著就業等巨大的社會壓力,為此他們往往側重對基本技能的學習,忽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并表現出對政治的淡漠。因此,改變大學生淡漠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現象極為重要[1]。
融媒體的出現雖然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了全新的溝通平臺,但又由于融媒體信息的復雜性則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教育者怎樣根據融媒體環境應對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方式,如何加深對融媒體環境的認識,如何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二、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首先,融媒體載體上的內容豐富多彩,涵蓋范圍廣泛,與傳統的教育教學相比較,融媒體更靈活,具備更好的趣味性,同時打破了時間空間對于學習的限制,其次,以融媒體為載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可以有效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習的互動更具時效性,同時,讓一些日常較為靦腆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來,第三,互聯網的普及,移動APP的發展讓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而是在課后有了一定的延伸,同時信息的傳遞也愈發全面,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感興趣的信息,與傳統的受教育狀態相比,融媒體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第四,大學生的思想較為活躍,具有創新性,融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有效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發展,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
三、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
教育者利用融媒體的特點和優勢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表現。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受自身的局限性和教育環境的客觀條件等因素制約,對于融媒體的運用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融媒體時代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局限
最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提升逐漸將融媒體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但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融媒體的結合的速度卻遠低于融媒體更新的速度。教育者對于融媒體的使用有一個逐漸熟悉的過程,融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更是滯后于融媒體的更新速度[2]。因此教育者對于融媒體缺乏應有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的經驗,還缺乏自覺的媒介意識與足夠的媒介素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常都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但卻缺乏必要的融媒體技術能力。
(二)融媒體時代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局限
融媒體時代的網絡開放而自由,因此網絡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大學生接觸的信息復雜化和多樣化,大學生的學習資源豐富了但是學習的內容卻更加的繁重和復雜了,反而降低了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學生增強學習主動性并不意味著其學習效率就高。因為受教育者還處于自控能力較弱且對信息的認知與辨別度不高的階段,容易被蠱惑或影響其正常學習,學習效率反而降低。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等終端的智能化和信息獲取的便捷化,使得許多融媒體使用者患上了網絡依賴癥,他們每天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瀏覽網頁、逛淘寶、聊天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上,使得學習的時間大大的減少,更談不上有效率[3]。
四、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措施
在科技發展的現代社會,高校使用融媒體技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將融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見許多的問題和挫折,有的來自于教育者也有的來自于受教育者,還有的來自于教育的載體或者是教育的環境。針對這些問題和挫折,給出以下的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應加強對融媒體的監督與管理力度
網絡作為意識形態較量的重要戰場,如果缺乏應有的管理與引導容易被各種勢力所利用,不利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嚴重的還會危害社會。因此,政府要構建互聯網管理的技術支撐平臺。公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因此在網上的行為也必須受到應有的監督和管理。政府應當開發并充分利用監測管理技術平臺,對網民行為和網絡信息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有利于維護網上信息交往的秩序性,有利于促進互聯網健康長久的發展,有利于構建和諧與穩定的網絡環境。
(二)學校應加強融媒體的技術支撐和對教師的培訓
為了更好的利用融媒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大高校應該注重校園媒體的建設,打造新的教育平臺,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部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財力,確保校園融媒體的建設速度,同時,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來進行校園融媒體的內容發布,積極打造更加符合學生要求的教育平臺,讓大學生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三)教育者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指導與培訓
為更好的與融媒體環境接軌,大學教育要注意加強學生的媒介素質教育,讓學生可以擁有判斷、使用、傳播融媒體信息素質和修養,由于融媒體的平臺開放,其中信息來源多種多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辯證地看待事物,教育學生擁有利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注意融媒體平臺上的學生反饋,及時修正學生的思想問題。除此以外,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學生團體,賦予學生自我管理的自由,指導學生開展各類融媒體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素養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4]。
(四)受教育者應加強教育的自覺性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除了教育者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之外,受教育者應當提高自身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這樣有利于辨別和判斷融媒體的信息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應當養成長期閱讀書籍和思考的習慣,這有利于大學生形成邏輯性和理性的抽象思考[5],有利于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及獨立精神的形成;應當增加課內外的實踐活動,這樣有利于擺脫大學生對融媒體工具的依賴性使用,有利于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和實踐活動的能力[6]。大學生塑造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自身知識與技能,需要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大學生應當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做好規劃并且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最好能形成學生之間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局面[7]。
基金項目:融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探究,項目編號:90250886120021。
參考文獻:
[1]官孫平.融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6).
[2]洪滔,任祖云.基于問卷調查的邊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析——以文山學院為例[J].文山學院學報,2018(05).
[3]胡祥,溫恒福.“互聯網+教育”呼喚教師角色轉換[J].教師教育論壇,2017(08).
[4]張平,王飛.淺析如何發揮抖音APP對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2).
[5]韓飛.新媒體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0):9-10.
[6]楊春香.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7):254-255.
[7]李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探析[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3):114-115.
(作者簡介:林磊,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