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乃強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根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穿越古今……跨越千年,特別是在疫情不斷來襲的今天,中醫藥在惠及世界、造福人類的征程上從未缺席。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大主題教育進課程教材,“培根鑄魂”育時代新人,中醫藥文化教育責無旁貸。就中醫藥文化教育進校園工作在全國的開展,記者近日采訪了有關部門、省市、專家、學校。
代表委員的關注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其成教授“應為中小學劃撥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專項經費”的提案,受到廣泛關注。致力于推動以中醫藥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張其成已連續三年就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提出議案。
“目前的中小學中醫文化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其成告訴記者,他在走訪調研中小學中醫文化教育時發現了一些問題:一是部分語文必讀課文存在對中醫藥不正確的評價和描述,二是語文必修教材的古詩文中缺乏中醫經典原文,三是“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缺乏物質保障和中醫專家資源。
對此,張其成建議:對易引起學生誤解或抵觸的必讀課文做必要的刪減或注解;在初高中階段選取《黃帝內經》以及《大醫精誠》(孫思邈著)等中醫經典原文,作為語文必讀課文,選取《后漢書·華佗傳》(范曄著)、《傷寒論自序》(張仲景著)等原文,作為語文選讀課文;為中小學劃撥“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專項經費。
早在2020年兩會期間,張其成就曾為深化中小學中醫文化教育呼吁:中醫經典篇目要走進語文課本,學校可以開展中醫藥相關活動,比如成立學生中醫社團、組織《黃帝內經》知識大賽、遴選中醫文化研學導師帶領學生到中醫流派發源地及老字號中藥店進行研學旅行,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致力于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近年來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建議或提案,建議將中醫藥文化系統納入中小學課程,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程度,在中小學教材中增加關于中醫藥文化科普的內容,以深入淺出、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形式開展教育。
“中醫藥文化的基因植入和傳承要從娃娃抓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可以編寫簡單易懂的中小學生中醫藥讀本,構建學生能聽懂、有特色、重體驗的中醫藥文化課程體系;組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顧問講師團,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提供專業支持和技術指導;開展課堂內外中醫藥體驗活動,鼓勵學校建立中醫藥特色班級、興趣小組及社團。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陳紅專在調研中發現,盡管政府和相關部門做了很多中醫藥知識傳播工作,但是中醫藥健康知識的普及存在科普通俗化難度高、科普內容良莠不齊的現象。對此,陳紅專建議:加強中醫藥博物館的建設與利用,注重對青少年的中醫藥知識科普,結合學校健康教育傳播中醫藥文化。
政府部門的決心
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教育,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持續開展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
今年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進一步豐富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將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中小學生了解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價值;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中設置中小學體育與健康等學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鼓勵各地將中醫藥文化相關內容有機融入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相關知識水平。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教育,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將中醫藥文化教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有機融入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歷史、語文、體育與健康等相關課程教材和校園文化活動之中。
道德與法治教材介紹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提到中國歷史上的著名醫學家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介紹了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過程。語文教材選取了多篇反映中醫藥文化的文章,有明朝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學習中醫藥、編寫藥物書《本草綱目》的故事等。歷史教材注重呈現以中醫藥為代表的科技成就,介紹了張仲景和華佗的醫藥成就。體育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包括中醫藥知識在內的保健知識和方法。
中醫藥文化與道德法治、語文、歷史、體育健康等多個基礎學科有關。在課程建設方面,國家課程方案中預留了一定比例的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課時,各校可根據自身實際開發以中醫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這樣的教育方式既符合教育規律,也可合理控制學生的課業負擔。這項工作的有關經費,可按國家相關規定納入公用經費和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資金列支。
記者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該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將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作為中醫藥文化建設的重點進行推動。自2016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手教育部等24個部門,共同開展了系列“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被作為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進行了重點部署。
“十三五”期間,各地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2.2萬余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分別在北京、山西、四川等地舉辦示范性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邀請國醫大師講授中醫藥文化課,舉辦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研討會,捐贈學校中醫藥文化角建設,助力開展中醫藥文化體驗,增進了青少年對中醫藥的認知和認同,受到了師生的歡迎。
多省市積極推進
各地中醫藥部門、教育部門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支持推出了系列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教材讀本,引導中醫藥高等院校與醫院及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等,與中小學共建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中醫文化園地,讓中醫藥文化走近青少年,夯實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