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江

課程,如同一個萬花筒,向人們展示著校園育人模式的五彩繽紛。伴隨著時代前行的進步,學校的課程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在知識經濟時代,在信息社會之中,知識更新的速度在不斷加快,“萬校一書”的課程體系、“千人一面”的培養方式,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新要求。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呈現出可喜的新樣態:不僅注重知識傳授,更強調技能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強化藝術、體育、健康、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讓學生學習“活”的知識;課程評價不再強調選拔,而是重在促進發展。
各地用的課本可能不完全一樣,學校的校本課程彰顯著地域文化。老師上課不再“一言堂”,學生的思考與問題多了。分數在教育評價中變得不再那么重要,綜合素質的考量成為新的風向標。從課程設置到教學內容,從教學模式到教學方法,許多學校進行了喜人的探索——
“語文+經典閱讀”整合教學,“美術+寫作”融合教學,“數學+趣味數學”融合教學……進行國家基礎課程“1+1”校本優化的實施。自主學習,先學后教;情境創設,思路梳理;小組合作,探究釋疑;學生展示交流,教師精講點撥……“新五步教學法”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構建多元開放的課程體系,打破傳統的“程式化”教育模式,“選課走班”賦予了學生更多選擇權,讓每個學生擁有了一份個性化的課程表。讓教師成為引領道德的人,讓學生成為擁有道德的人,以立德樹人引領評價改革,促進了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引領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
課程改革永遠在路上。希望本期我們集納的部分學校課程創新案例,能給廣大讀者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