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崴

北京市宣武師范學校附屬第一小學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老校。以建黨百年為契機,學校把握黨建工作新的切入點和生長點,讓紅色聲音成為時代最強音、唱響四方。全校師生積極開展黨史教育,在學起來、唱起來、講起來、做起來的活動中,激發黨組織活力,把紅色聲音打造為黨建工作特色。
積極實踐,把紅色聲音傳出來。紅色聲音需要以聲音為載體來傳承紅色基因。以誦讀為例,“誰來讀,讀什么,怎樣讀”影響著紅色聲音傳播的質量和效果,學校積極探索經驗。
誰來讀——明晰讀的主體。傳承黨的紅色基因,紅色聲音的發聲者首先應當是有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是學校的黨團員教師、思政教師,是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分子,以及少先隊員、教職員工和學生家長。學校的黨總支書記、總支委員和各黨支部書記,作為傳遞紅色聲音的第一梯隊發揮帶頭引領和示范作用。
讀什么——甄別讀的內容。紅色聲音傳遞的內容,必須能給予學生理想信念的滋養和努力進取的動力,要為師生的思想奠基,為學生的人生導航。我們嚴格篩選誦讀文本,確保每一份文本材料從主旨到文字都經得起推敲和檢驗,讀的內容包括書信、黨史、童謠、詩詞、故事等。誦讀與師生的課外閱讀相結合,與學校開展的“見字如面”活動相結合,激發廣大師生參與。
怎樣讀——探討讀的形式。黨員教師面向學生進行的誦讀,需要體現童真童趣。要讓學生聽得進、聽得懂、愛聽想聽,就要讀得繪聲繪色、有滋有味。我們請有經驗的教師、專家作朗誦技巧指導,師生們分角色讀、配樂讀、表演讀。我們為誦讀選配不同的樂曲,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呈現方式,把不同的聲音元素巧妙組合,讓紅色聲音有了更加生動的表達。
形成資源,把紅色聲音留下來。聲音轉瞬即逝,怎樣讓紅色聲音延綿不斷、持續給力?我們嘗試通過文本、音頻、視頻等方式把紅色聲音留存下來。
以建黨一百周年為契機,學校各個黨支部指導各班級師生開展童謠創編活動,我們將師生共同創作的童謠匯編成冊,以《童心跟黨走,童韻頌百年》為題,提供給少先隊員誦讀傳唱。對黨員老師精心編排的朗讀作品,我們錄音錄像,把文、音、視、圖整合,形成了學校愛國主義教育課程的資源,為線上開展思政教育準備了豐富的素材。
營造文化,讓紅色聲音響四方。從國旗下的講話,到紅領巾廣播站,紅色聲音在校園回蕩。通過紅色聲音資源建設,學生創編、誦讀、書寫、表演與課程整合,五育并舉,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時代要求,師生在紅色聲音的傳遞中提振了精神、傳承了文化、提升了素養。
如今,紅色聲音成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成為師生家庭生活、社區活動的組成部分。學生的童謠表演、黨員教師的詩歌朗誦在社區慶祝建黨百年活動中展示,受到了社區黨委領導、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紅色聲音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引領師生成長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