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進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這一任務的關鍵課程。然而,要真正做好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還必須把思政課的理念滲透到各學科教學的全程。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與思考,談談個人管見。
在人文學科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中小學的人文類課程主要有語文、歷史、地理和外語等,在學科教學中應注重挖掘人文關懷、社會倫理的內涵,潛移默化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
語文學科可以通過閱讀經典,厚植家國情懷。如初中階段的《紅星照耀中國》《紅巖》等課文,可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歷史是人類的教科書。學歷史可讓學生了解: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到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們堅守了道路自信;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直至中華民族的崛起,我們堅定了理論自信……
地理教學中,熟知我國疆域遼闊、山川壯麗、物產富饒、資源廣布、文化燦爛、民族融合等優勢,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外語的學習,可讓學生了解人類文明的豐富多彩,既可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又可拓寬學生的世界眼光與胸懷格局。
在科學學科中培育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科學類課程主要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注重學生科學精神和態度的培養。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在教學中,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和學習習慣,提升其創新精神和審美意識。
物理學科具有嚴密的科學性、深刻的人文性。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規范操作、客觀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嚴謹、求實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國的青銅器制造、陶瓷工藝等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病毒分析、核酸檢測、藥品研發、疫苗研制等均離不開化學,這也是培育學生科學素養的契機。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在“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章節可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公德,生物實驗教學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在體藝學科中塑造學生意志品質和審美情趣。體藝類課程主要有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這是培養學生健康體魄、意志品質、審美情趣,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其團結協作精神的重要載體。
體育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促進身體發育,還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遵規守紀、熱愛集體、頑強拼搏等優秀品質的重要途徑。
音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在教學中,可通過歌詞語言美、樂曲旋律美、音響意境美、表演形態美、演唱情感美等,陶冶學生情操并凈化其心靈。
美術是通過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思想觀念和感情的藝術。教學中可以通過美的藝術形象,向學生展示社會生活畫卷,展示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在各個學科課程中,都蘊含著諸多思政元素,教師要認真挖掘課程資源,講究教學藝術,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思政元素融入學科教學全程,從而實現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