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探究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心肺復蘇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護理專業3個班的學生分別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試驗組)、傳統線下授課模式(對照組)、線上授課模式(對照組)進行學習。經比較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理論成績、實操成績以及課堂滿意度三個維度均優于傳統授課模式以及線上授課模式。
關鍵詞:中職教育;混合式教學;心肺復蘇術;理論成績;實操成績;課堂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2-0086-02
作者簡介:林淑芳(1986-),女,福建福州人,講師,從事護理教學與研究。
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診醫學專業和心血管專業重要的研究和實踐領域。研究發現,高質量的心肺復蘇是進一步實施藥物、高級通氣、心搏驟停后監護等其他干預措施的基礎。衛生學校階段的學習是培訓學生心肺復蘇技能的關鍵,如果學生在校學習時操作不規范,在后期臨床工作中將很難糾正。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引向深層次。本文通過與傳統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分析,探究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心肺復蘇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旨在不斷創新、改進“心肺復蘇術”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心肺復蘇操作技能。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心肺復蘇術”課程的教學設計
1.課前預習
課前,教師在互聯網平臺發布“單人徒手心肺復蘇術”的操作視頻、操作評分標準,供學生觀看。同時,發布相關案例,讓學生分組合作,查找資料并在平臺上展開討論。通過學生的討論,教師可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課中探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一起分析預習情況,然后以臨床案例為導入,讓學生直觀感受正確的、規范的心肺復蘇術對危重病人搶救的重要意義。教師可借助3D動畫詳細講解CPR操作原理以及操作步驟,借助醫用模擬人開展操作示范,重點強調操作要點,并使用學習平臺全程投屏、錄屏。這樣,學生既可以實時互動,還可以在課后無限回看。之后,指導學生分組練習。可讓學生在醫用模具的基礎上,借助心肺復蘇的AR軟件進行練習。軟件會自動提示學生操作要點,并統計學生的操作情況。這樣,學生既可以查看自己的操作情況,也可根據后臺統計數據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教師也可以根據統計數據有目的地對學生開展差異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3.課后鞏固
課后,學生可登錄學習平臺完成作業,并積極參加學校紅十字生命館每周組織的公益講解員活動,向更多的人普及急救知識,提升職業認同感。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心肺復蘇術”課程的教學實驗
1.實驗對象
以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2020級護理專業3個班的學生,年齡16歲至20歲,女性,均為統招生。3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第一學年成績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2.教學方法
3個班級的人數均為58人,均由同一名教師授課。其中,1班采用傳統教學法:課前,學生查找資料,進行復習;課中,教師講解示范,指導學生分組借助模擬人練習;課后,學生自主復習知識點。2班采用線上教學法:課前,學生在線上預習,觀看視頻,查找資料;課中,學生觀看線上直播操作示范視頻,并利用AR軟件練習。教師可在后臺查看學生練習統計數據,并根據數據一一指導、點評學生的操作;課后,學生在學習平臺完成課后作業。3班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進行學習。授課結束后,教師向3個班級的學生發放《教學效果調查表》進行調查。《教學效果調查表》是7級程度量表,1代表最不滿意,7代表最滿意。然后,教師以“基礎護理學”第十六章“危重病人的護理及搶救技術”中“心肺復蘇術”為內容進行理論考試,以福建省高職分類招考職業技能測試中的“心肺復蘇術”為考核標準進行操作考核。之后,教師從理論成績、操作成績、課堂滿意度三個維度分析學生應用不同教學模式的學習效果,調查結果用SPSS 23軟件進行統計。
3.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3對數據進行分析,多組隨機計量資料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齊,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
4.結果分析
(1)三種教學方式理論成績比較(見表1)。統計分析P=0.000<0.05,有統計學意義,混合式教學模式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和線上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在理論成績方面、及格率方面雖然比線上教學模式低,但是優良率略高于線上教學模式。
(2)三種教學方式實操成績比較(見表2)。統計分析P=0.000<0.05,有統計學意義,混合式教學模式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和線上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在實操成績方面,無論是及格率還是優良率都高于線上教學模式。
(3)三種教學方式課堂滿意度比較(見表3)。統計分析P=0.000<0.05,有統計學意義,混合式教學模式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和線上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高于線上教學模式。
三、討論
1.混合式教學模式能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
混合式教學模式既能改善傳統課堂單一、枯燥的授課模式,也能實現教、學、做、評的理實一體化教學,促使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探究與合作。在校內實訓環境中,這能最大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在單一的線上課堂上,學生需全程借助平臺與教師保持溝通,這對學生的自律性要求較高。但是,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教學不能完全依賴信息化、可視化的各種創新型教具,還需要學生進行線下練習,不斷地精益求精。
2.傳統教學模式與線上教學模式各有優勢
在理論成績方面,傳統教學模式與線上教學模式各有領先,但在實操成績上,線上課堂明顯不如傳統課堂。可見,醫學院校的專業實操課,還是非常依賴師生面對面的互動。線上授課雖然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但操作不能只在虛擬的環境中模擬開展,要有真實的實踐過程。這也是從事虛擬仿真軟件開發的企業要突破的技術壁壘。
3.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動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廣泛應用,培養教師的課堂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成為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此外,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能推進教師的個人發展,也對團隊建設提出了明確方向,提供了相應的途徑。在實踐中,學校可開展老—中—新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讓教師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同時,積極推進信息化實訓基地建設,以確保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順利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敬醫,仲昌順,沈光貴,姜小敢,王箴,張霞.情景模擬教學聯合競賽式考核在心肺復蘇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分析[J].皖南醫學院學報,2021(03).
[2]劉思琪,顧雅娟,鄧超.情景模擬聯合TBL教學模式在心肺復蘇教學中的應用[J].農墾醫學,2021(01).
[3]韓俊麗,劉棣,宋玲琴,王春亞,吳媛,馬琪,郭蕾,王小闖.情景模擬教學模式在心肺復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9(15).
Applic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n Shufang
(Fujian Fuqing Health School, Fuqing 35031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 students of the three classes of nursing major used blended teaching mode (experimental group), traditional offline teaching mode (control group) and online teaching mode (control group).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is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online teaching mode in three dimensions: theoretical performance, practical performance and classroom satisfaction.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lended teach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practical performance; classroom satisf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