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摘 要:在新高考的發展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目前的重中之重,也是廣大歷史教師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其中歷史核心素養涵蓋了唯物史觀,能夠讓學生在跨越時空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其中在本文則主要從新高考背景出發,針對性的探析了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旨在實現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高考 高中歷史 核心素養 培育
1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內容
在2018年歷史核心素養首次被提出,涉及到了以下幾點,第一時空觀念:時空觀念從本質上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含義與本質,通過歷史背景以及歷史發展的時間,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加以了解,對歷史事件進行綜合判斷與分析。第二唯物史觀:在歷史學習過程當中,讓學生遵循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從不同的角度針對歷史事件進行辯證探究,實現對歷史的有效認知。第三歷史解釋:歷史解釋是建立在教材基礎之上的,是引導學生以理性的思維對歷史事件進行研究,于無形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第四史料實證:史料實證是歷史核心素養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還原歷史,提高其可行性。第五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習的主要目的,讓學生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與研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2 新高考發展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
2.1 基于核心素養實現歷史教師的轉型
要想保證高中歷史教學符合新高考的發展要求,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實現其轉型。第一,教師需要給予自己準確的定位,將歷史課堂轉變成為培養學生價值觀的重要場所。第二,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觀念積極摒棄,以主體者轉變為引導者,帶領學生進行歷史探究,讓學生在歷史事件當中認識發展的規律,辨別歷史的本質。第三,歷史教師要樹立核心素養觀念,對歷史核心素養進行解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讓學生跨越時空觀念,培養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國家情懷等一系列核心價值觀念。
2.2 基于核心素養完善教學活動
在核心素養的培養模式下,需要實現教學活動的完整,其中要從基礎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兩者出發,引導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認知世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在歷史教學當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整體性,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零散的,而是需要引導學生在融會貫通以及長期訓練下增強自己的核心素養,當前歷史教師會依據教材,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教學。第二是情境性,教師需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依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樣的方式傳遞知識,針對性的為學生創造情境,創建過程當中要保證符合史實,不可主動創造事件,盡可能的以問題情景為主,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分析。
2.3 基于核心素養做到評價的全方位
積極做好教學評價同樣至關重要,歷史教師需要做到科學評價,實現評價的多元化與系統性,這樣才能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具有推動性。對此,歷史教師需要從本質上摒棄傳統的評價方式,要將傳統評價與過程評價相互整合,遵循學生的主導地位,制定完善的評價機制。歷史教師還要實現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的結合,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根據學生學習當中的實際情況加以記錄,做好綜合評價。同時,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參與到評價過程之中,采取師生評價、學生互評的方式,能夠提高評價的系統。
2.4 基于核心素養充分利用歷史教材
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唯物史觀與時間觀念是主要的核心素養內容,當然這也是學生歷史學習的基礎,能夠引導學生對歷史正確看待,對歷史進行全面分析。比如在學習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時,歷史教師可以從秦始皇、商鞅等相關政治人物所采取的政治理念入手,結合歷史事件進行全面梳理與分析,并明確指出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政治發展當中的重要部分,也奠定了封建社會統治制度。此外,歷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解讀以及探索,對延續2000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度進行辯證分析,引導學生從時代背景出發,讓學生對社會的發展,多民族的融合展開討論,明白中央集權制度利大于弊,且經過實踐證明,這種方式還能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分辨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以及時空觀念。
2.5 基于核心素養加強時政新聞資訊的應用
毋庸置疑,在歷史發展當中,史料是極其重要的證據,也是不能或缺的素材,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歷史教師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融入時政新聞,以此培養學生史料實證與歷史解讀能力,讓學生在追根溯源的同時對歷史事件進行佐證。除此之外,歷史教師還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查閱相關的史料。
2.6 基于核心素養融入歷史名人事跡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有著偉大的發展歷程,在發展進程當中涌現了眾多歷史名人以及英雄人物,他們為國捐軀、為民犧牲,閃爍著家國情懷,將歷史名人事跡融入到歷史教學當中,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國情懷。比如在學習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成就時,可以將鄧稼先故事作為教學背景,引導學生對鄧稼先的事跡進行了解,讓學生認識到鄧稼先是一個以國家利益為先的科學家,推動了我國核事業的發展。通過融入歷史名人事跡,可以讓學生在時代楷模的身上找到歷史發展的蹤影,也能夠樹立愛國情懷,陶冶性情。
參考文獻:
[1] 張華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環節要素設計探析——例談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18(02):44-49.
[2] 唐作莉.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多種史觀運用研究——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中心[J].西部學刊,2019(1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