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升,給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而古詩詞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文化形式,實現了古詩詞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有效結合,既能讓觀賞者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古詩詞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是人們智慧的結晶。而通過將其運用到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就能開辟出更加個性化和獨特化的旅游線路,以此也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提升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古詩詞;旅游效應;旅游資源;開發應用
引言:
古詩詞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其對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而隨著文化行業的快速發展,古詩詞也被廣泛的運用到了當前社會的各個領域,像:企業發展、餐飲管理以及婚禮活動等。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將古詩詞應用到旅游行業中,使得旅游業的發展更具個性化。本文就針對古詩詞的旅游效應及相關旅游資源開發應用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一、古詩詞與旅游
提升軟實力也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一部分。而軟實力的核心就是傳統文化。在文化發展大背景下,旅游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效結合成為了當前行業的發展重點,并且也有多來越多的旅游企業開始在旅游線路或者自然景觀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其中,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底蘊深厚,而且氣勢或磅礴、或婉約,更加貼合旅游行業的發展特色。并且在古時候,許多的古詩詞都是用來稱贊和吟誦我國的景觀景點。古詩詞作家大部分是通過描繪或者欣賞景觀景點,來抒發或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就使得景觀景點更具魅力。因此,就可將古詩詞中描述的景點與現實中的景點聯系起來,這樣所設計出的旅游路線就會更具文化韻味,并且也能將傳統與現實緊密結合,實現傳統思想與現代文化的有效碰撞【1】。
二、古詩詞旅游效應及相關旅游資源的開發應用
(一)合理開發古詩詞旅游產品,充分利用古詩詞資源價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旅游產品的供給卻顯得十分有限。而在此種背景下,對于旅游行業的發展,就應合理瞄準市場目標,并且瞄準消費人群,這樣才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其中,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使得文化發展也愈來愈繁榮。而旅游企業要想獲得更快速的發展,就可根據市場發展所需,來制定多條具有個性化和特色化的旅游路線,以此就能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的旅游者,進而就能有效拓寬旅游企業的市場渠道。其中,古詩詞就具備明顯的文化特色,并且許多古詩詞內容都與旅游景點息息相關。此時,就可根據古詩詞吟誦比較匯集的地方,來設計專一的古詩詞旅游專線,并根據古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色,來設計不同的旅游路線,以此就能讓現代人穿越歷史隧道去感受古詩詞的美,并且還能從另一個角度區欣賞現代的自然風光。此外,還可以將古詩詞中的特殊事件,設計為特色的旅游形式,并且在整個路線中適當的穿插一些特色景觀,這樣也就能更好的向消費者呈現旅游地區的主要特色,提升其的整體形象【2】。
(二)合理選擇古詩詞旅游產品的目標市場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吸引了無數的游客前往西湖領略西湖的美,而《楓橋夜泊》更是讓游客對乘船有著美好的幻向往。因此,要想更好的將古詩詞運用到旅游資源開發方面,首先就是要將古詩詞旅游與景觀的特色緊密結合起來,并且還應考慮采取何種的旅游形式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其中,對于古詩詞旅游而言,其吸引到的群體主要為:第一,具備文化知識及詩詞修養的青年群體。古詩詞自身就蘊含著作者對于景點地區的特殊情懷,故也吸引著許多向往者來景點一探究竟。第二,向往古詩詞獨特景觀的群體。古代的詩人,對于古詩詞的創作,大多都是在看到美好的自然景觀時自然抒發的,寄托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當旅游者看到這樣的景觀時,就能更好的感知古詩詞作者的所想所思,更能體會其當時作詩的復雜情感,通過傳統與現代的交織,就能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共鳴,以此也就能給旅游者一種更好的古詩詞旅游文化體驗【3】。
結論:
不斷研究與分析古詩詞的旅游效應及相關旅游資源開發應用,對于最大化的發揮出古詩詞的文化價值、合理開發并應用旅游資源以及有效的提升旅游景點的吸引力,促進旅游行業的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首先認識與了解古詩詞與旅游,進而從合理開發古詩詞旅游產品,充分利用古詩詞資源價值以及合理選擇古詩詞旅游產品的目標市場兩個方面來最大化的開發和利用古詩詞旅游資源,確保最大化的發揮出其的應用優勢,有效綻放古詩詞的魅力及吸引力,以此也就能進一步的促進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提升其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曉慧.古詩詞在赤峰地區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07):80-82.
[2]劉曉慧.古詩詞在赤峰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與影響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10):102-105.
[3]王無瑕.古詩詞在南京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與影響初探[J].語文學刊,2016(11):92-94.
第一作者:胡雅寧(1972年11月),女,甘肅蘭州人,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中國民族文學與文化、藝術的理論研究。
★ 基金項目:甘肅省高校創新基金項目(2020B-336);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GS[2019]GHB2186);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DFY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