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米英
摘 要: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是社會現代化發展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專業類型,它對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物流行業涉及的內容和知識具有應用性、綜合性和交叉性的特點,在對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教學中就需要注重對他們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培養。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做好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校本研究與實踐,這也是其專業發展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中職院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引言
中職院校作為我國培養技術人才的主要單位,隨著社會發展與需要,其人才培養的專業性也逐漸提高。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能讓學生快速投入工作中,中職院校往往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性與實踐能力,達到學生與企業雙贏的局面。然而,如今大部分中職院校仍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以實訓課程為輔,不重視學生技能水平,出現學生對實操技能不熟練現象,導致其在企業實習時缺乏適應能力。因此,為了達到企業需要,中職院校應加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實訓課程具有一定針對性與全面性,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社會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
一、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現狀
(一)對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定位不準確
從目前很多中職學校教學情況來看,普遍存在對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存在定位不準確,單一強調學生某一方面的崗位技能,較為忽視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其他通用能力的培養,且對學生崗位能力培養主要還局限在叉車的操作和托盤貨物的進出庫、貨物封箱、打包、貼標等物流基礎工作方面,沒有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培養,這就導致學生能力的片面性,最終造成他們無法達到市場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的標準。
(二)學校缺乏實訓器材及專業性教師
在校企合作形勢下,很多學校針對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投入了大量教師與教學配套設施,為提高學生能力,滿足企業需求,很多職業院校會建設模擬物流實驗室或模擬物流信息化管理的相關軟件,為學生提供實操練習,但由于資源及經費有限,使學生實訓的場地、設備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場地過小、設備過少且老化不夠新穎,無法滿足當今高速發展的物流信息模式需要,導致學校的教育水平落后,無法滿足企業要求。同時,很多職業院校在購買器材時,往往存在多個院校購買同一種器材現象,學生在進行實訓學習中,學到的操作技術相同,不利于學生的差異化發展。此外,隨著社會進步及物流技術的更新,部分中職院校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學生所學的內容也為過時的物流技術,無針對性的創新與發展,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無法跟上時代的需要,且很多中職教師都由大學畢業后直接參加教學,無社會實踐經歷,針對學生的實訓課程,教師無法全面教導,不利于“校企合作”的發展。
二、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建立溝通機制
學校應建立與企業的溝通機制,并多進行溝通交流,確保校企合作的信息統一,學校可安排專門教師常駐企業,或企業安排員工來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相互交流信息。對企業所需的專業型人才,學校應及時掌握并快速為學生安排專業性課程,使學生對最新技能具有一定操作能力;此外,學校應與企業共同制定評價方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專業技能的操作情況,組建全面、完善、多元化的量化指標體系,落實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就業帶來保障。
(二)合理設置實踐課程,強化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中職物流專業課程的設置應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聯系,利用或創設職場情境,突出實踐取向,注重有機融入職業道德、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通過通識性課程、管理類課程、思政類課程來提升學生的通用能力、專業能力等;通過設置充足的專業實踐課程來強化學生的技能操作,把課堂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這對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著積極意義。根據人才培養需求,學校可以增加綜合性實驗內容,如設置倉儲的管理實訓課程,涉及系統的信息、出庫和入庫的作業、盤點的作業、儲位的管理、不良品的管理和庫存的管理等內容;設置物流信息化系統的實訓課程,涉及物流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輸出等內容的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實驗的設備,來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中綜合性以及設計性的實踐活動。
(三)加強實踐教學,堅持校企合作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學生的操作能力為教學目標。因此,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首先,建立實驗室,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實訓設備與場地,如條碼、立體標簽、物流貨架等,設置出一套全面的實踐基地,同時在信息化教學中,應完善物流信息實踐內容,保證學生實踐內容與企業同步;其次,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其就業競爭能力。實踐教學應為理論與操作結合,在信息化教育中,可通過模擬教學及現場教學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既能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能能力,還能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第三,學校應與企業建立合作,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工作形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從而具備一定工作能力。同時,還可使學生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更新物流知識,構建與企業相匹配的信息化課程體系;第四,加強實踐管理,為了鞏固學生的實踐技能,加強其對知識的認知,應鼓勵學生做好預習,在實訓課程后,令學生做好總結,在信息教學的基礎上對自身實踐環節做出評價及分析,達到教育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環境下,綜合職業能力可以被視為中職生成功就業、優質就業以及長久發展的重要品質。中職學校應著眼行業、企業實際需求,積極打造科學化和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培養中職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在接受正規的職業能力培養后,獲得滿足未來職業發展需要的技能與素質,這對中職學校的物流專業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曾慧雯.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34):30-31.
[2]宋赫南.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信息化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國新通信,2021,23(14):195-196.
[3]朱微微.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引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西教育,2021(06):15-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