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姣
鄉鎮政府作為我國最基層政權的執行機關,是行政體制的最基層行政組織,既擔負著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任務,又承擔著組織、動員、規劃和規范農村建設的各種任務,是黨和國家農村工作的基礎,面向民生問題的首要窗口,位置關鍵,地位重要。新時代,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深人,農村工作形勢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如何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更好的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這對鄉鎮政府職能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此,本文以宜章縣為例,就鄉鎮政府新型職能建設作一探討。
一、宜章縣簡介
宜章縣,隸屬于湖南省郴州市,是省際邊界縣。全縣共11個鄉鎮、287公里與廣東接壤,是湖南的“南大門”,古稱“楚粵之孔道”。現轄14鎮5鄉共19個鄉級政區,有246個村民委員會、1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550個村民小組、258個居民小組,總面積2117平方公里,總人口65.48萬。近年來,隨著政府職能轉變深入推進,宜章縣鄉鎮政府職能建設不斷健全、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但也存在政府職能與權責不對稱、人員要求和能力不一致、干群關系不和諧等問題。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政府職能與權責不對稱,權與責不匹配。
鄉鎮政府作為完全的一級行政單位,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然而“屬地管理”原則下權小責大、有責無權現象常見。以行政執法為例,鄉鎮一級不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安全監管、食藥監管等行業執法需要聯合縣一級主管單位進行,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得不越俎代庖,導致“知法犯法”現象叢生。究其原因:
一是上級政府責任下放,權力上收。
通過級級責任狀簽署,層層傳導壓力,逼迫鄉鎮一級政府變身“全能政府”。更有甚者,各項工作動不動便施以“問責”,“與績效掛鉤”,“報紀委備案”,“一票否決”等舉措,雖對不作為現象確有一定督促警示作用,但因為不可控因素和其他客觀原因,導致工作存有不足。
二是角色定位與責任不匹配。
鄉鎮一級政府責任對上,權力對下,面對的是上級政府和下級群眾兩個截然不同的主體對象,所承擔的角色定位自然不同。現實情況下,上級安排布置工作占鄉鎮日常工作比重大,鄉鎮政府疲于應對上級交辦工作,加之各級各類督導、檢查、調研頻繁,致使責權“內外失衡”,“虛實失衡”。
(二)人員要求和能力不一致,所求與所得不對等。
結構失衡、人員老化是現今鄉鎮面對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此背景下,人員主動性與積極性不足,活力與創新力不夠,致使政府效能低下,運行不暢。究其原因:
一是非公事業編人員上升渠道受阻。
現階段干部提拔重用大幅傾向看中公務員身份,以70后為代表的鄉鎮非公事業編人員占比大,他們工作經驗豐富、工作能力較強,但受到年齡、身份等限制,無法提拔重用,工作積極性大大受挫。
二是待遇減少,不公現象普遍存在。
鄉鎮一級為追求內部平衡穩定,簡單采取一刀切的形式,相較縣一級單位,部分應發該發待遇亦未能落地。
(三)干群關系不和諧,上下消息不暢通。
群眾對政府工作滿意度不高,對干部職工認可度不夠。縣、鎮、村三級消息傳達不暢,導致信息不對稱。傳達偏差導致工作成效與實際要求不一致,工作反復,返工成常態,大量時間精力浪費。村干部花大量時間往返鎮村兩級領送材料,效率低下,執行力不強。淺析原因,從干部層面看,干部職工自我認識不到位。部分干部職工存在官本位思想,為民辦事為民服務意識淡薄,身份、心態轉換未到位。例如長期借調縣級單位人員,工作內容大幅度轉換,一時難以適應鄉鎮“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強度。從群眾層面看,群眾維權意識提高。隨著農村群眾生活水平的進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群眾能夠合理表達自我訴求。但也有不少數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用不正當不合法的方式表達自身的訴求,并且態度強硬,難以溝通。從政府層面看,則是層層傳達致偏差。鄉鎮作為溝通縣村兩級的橋梁,是信息傳導的中間媒介。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信息傳送帶運行并不順暢。往往是領導會議出席,下級布置工作,“會議三小時,微信二十字”,對上級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向下傳達不準確。
(四)綜合管理不到位,內部管理待完善。
從日常工作層面,日常考勤方式單一,干部職工受約束少,早退遲到現象常有發生。從生產生活層面,干部職工住房分散雜亂,未有顯著辦公區域與住房區域劃分,且辦公區域未有明顯指引,致使群眾辦事找人困難、門衛設置形同虛設、辦公時間外來非辦事人員喧嘩吵鬧等。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內部管理松散,沒有形成內部管理相應機制,監督缺位;二是干部職工缺少主人翁意識,對現狀見怪不怪,沒有及時加以制止和勸阻。
三、對策和建議
(一)理順職權關系,改革“三權”體制。
上級政府應通盤考慮鄉鎮實際情況,做好前期調研,做出科學決策。規范理順職權關系---要么收權收責,要么放權放利。打破“屬地管理”限制,避免一刀切的不合理做法,明確、細化責任歸屬,給予鄉鎮一級政府及工作人員一定容錯空間。針對雙重領導人員問題,應與縣一級主管單位進行管理權比重分配,下放部分管理權限。在涉及此類人員切身利益的事項需征求鄉鎮一級意見,不聽一家言,綜合考核人員表現。
(二)拓寬上升渠道,平衡人員訴求。
一是加強年輕干部的儲備。廣開路子,廣招人才,筑巢引鳳。新鮮血液的注入能夠帶來活力與生機也能夠以新帶老,發揮鯰魚效應。
二是破除人才使用屏障。
打破陳舊觀念,不拘一格用人才,避免唯資歷論,唯身份論,唯學歷論,唯黨派論等錯誤偏向。積極開展內部業務培訓活動,提升干部職工技能業務水平,使干部職工能夠與時俱進,增加自身砝碼。
三是平衡職工所得與所求。一方面,給予一定擇崗自主權,讓干部職工根據自身能力定位結合崗位實際填報崗位志愿,給予一定擇崗自主權。另一方面,保證待遇。在不增加財政負擔的情況下,通過系列舉措,例如完善績效考核細則,將日常工作完成情況納入考核范疇等,變相激勵干部職工樹立擔當意識,增強主動性積極性。
(三)改善干群關系,暢通信息渠道。
領導干部要加強提升自我認識,轉變工作態度,改進工作方法。抓頭雁,樹典型,以上帶下,樹立責任擔當,強化監督職責。上下級信息渠道的暢通需要多方的努力。一是要積極溝通,充分理解熟悉政策再行下達。二是政府內部需溝通到位形成合力。參考黨政領導文件柜設置,可分村設立文件欄,各組各部門將下發文件分村擺放,設立公示欄注明注意事項,減少村一級干部到鎮送領材料次數。
(四)創新體制改革,完善內部管理。
一是制定可執行可落地內部管理舉措,強化內部監督。規劃行政區與住宅區分離,落實退休退崗職工宿舍回收復利用。二是完善政府大院基礎設施建設,添設垃圾回收設備。三是加強對車輛及人員的日常管理,增設車輛進出識別設備,對常進出車輛進行號碼錄入,強化門衛職責。